APP下载

我60年建国庆典引发世界热评

2009-11-26杨沛霆

中外管理 2009年11期
关键词:奈斯比特民主

杨沛霆

中国60年建国大庆,震撼了世界,其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摘录部分略有代表性的议论,对我们如何管好自己的事大有好处。尤其是当今外界形势对我们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

西方政界开始替中国说话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据说可能要当“欧盟总统”,因而他的讲话很值得注意。以下讲话刊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

大家都在赞扬中国之时,他在文章起始就强调要从中国内部看问题。他强调三点:第一,是56个民族、13亿人口,若出现分裂,不只对中国不利,对世界也是一场“灾难”。第二,中国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而美国只占4%。其目前还有1.5亿人日生活消费只有一美元,中国要转型为工业国又是何等困难。第三,沿海城市与内地农村贫富差别之大也是惊人的。中国快速改变现状的压力极大。到北京、上海看,如同工业强国,可是要改善七亿多人的生活问题,就不那么简单。

驻德吴红波大使对欧洲人说:“欧洲管理三亿人的政府有30个,而中国只有一个政府就管了13亿人。”也就是说,欧洲每管理一个“北京”,就需要一个国家级政府。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经济危机的领先复苏,足以说明中国政府的能力。

布莱尔还说:我们可以一味挑剔指责,但也要看到中国政府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中国政府工作的规模及其复杂程度,是西方领导人远远想象不到的。具体说,是中国政府把世界银行规定的贫困线以下人口减少了80%;30年人均GDP增长两倍以上。靠的是中国企业家成为世界最具有创新能力的群体之一。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机市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市场,都说明中国政府在努力维护本国环境。现在,中国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超过欧洲的总和,这个后备力量不可忽视。更为重要的是,在各级政府中开始出现灵活应变的新生年轻干部队伍。特别是中国古老文明开始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尊重。我们要想想中国人走过的漫长、困难的60年历程,也要想想我们应给中国什么帮助。

时议:这不只是一位英国前首相的个人看法,而显然代表很大一部分西方政府官员的心态。这使我们相信:中国近年来的表现确实使西方领导人改变了态度。其中我们中国企业家功不可没。当我们的不断改变终于开始赢得西方逐渐化解敌意时,我们就应该更加坚定我们的改革,并推动改革不断深化。

西方学者归纳“中国模式”

全球有名的未来学大师奈斯比特,回答了中国崛起之根本原因。

奈斯比特2006年就在天津主持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国研究所”,他回答了“中国靠什么取得如此强大成就的”。

奈斯比特认为:“支撑中国快速增长的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支柱,是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结合、平衡的力量。这是了解、理解中国奥妙所在的独特理念。”

奈斯比特深信中国巨变“是从基层民众创新开始”。其过程是首先基层创造,上级领导发现后由政府自上而下发出号令。经过组织动员,再自下而上发动民众参与。这是中国特有的“纵向民主方式”。它与西方一贯实施的通过个人自由、民主、平等的民主选举选出各级领导的“横向民主方式”截然不同。中国“纵向民主”的优点,是便于政治家制定全局的整体的有序计划。“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采用了这种‘纵向民主方式取得辉煌成就的”。

“如果中国从一开始就采取西方的‘横向民主方式,那么政府就必须花费很大力量去处理各利益集团的争斗。这也必然引发无休止的大规模群众冲突事件,从而使政府穷于应付,造成政府职能力量分散,而难以集中精力从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国也只能采取‘纵向民主方式才能领导好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民众实现现代化”。

奈斯比特相信这就是“中国管理模式”,并“必将影响全世界”。

时议:东方人善于描摹,而西方人善于归纳。丰田生产方式如此,中国改革看来也如此。奈斯比特不仅归纳出了中国特色的模式,而且将它纳入进了“民主模式”的考量范畴,大大开拓了我们对民主的理解、对自身的理解。未来,纵向民主与横向民主如何和谐相处,甚至融合,则是未来学一个新颖且有趣的命题。

西方媒体热议“中国模式”

经济危机改变了西方人的基本观念。西班牙的《中国政策观察》报道:“不久前,大家对‘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还有质疑,现在都一反常态地肯定中国是成功范例,得到无可争议的支持,并引起世界各国对‘中国模式的浓厚兴趣。中国开始打破西方人只有一种西方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神话。西方发展模式是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而且政治民主化必须先完成,而后实现自由化市场经济。现在,此观念动摇了,也就是‘中国模式占了上风。这一事实使西方感到惊讶并惶恐不安,认为这是中国对西方的严重挑战。”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以中国当前发展速度计算,2010年将超过日本,成为老二,2020年会超过美国,成为老大。这一切靠的什么?靠低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现在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出口贸易仍在发展。目前世界上2/3的复印机、1/2以上的数码相机、1/3的电脑、3/4的玩具都是中国生产的。10年前,中国只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现在已发展到37家,更可怕的是世界500强中竟有450家都在中国落户,使中国始终保持着世界引进外资最多国家的地位。过去西方由于低估了中国能量,也就缺乏应变能力,今后要加强对中国的预测,设法掌控世界未来。”

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世贸组织宣布: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高达5217亿美元,是世界之冠。”

时议:西方一方面在认可中国的成就,一方面又在绷紧神经。绷紧的核心在于,中国的成功正在从单纯的且代价沉重的经济领域,渗透到政治领域、意识形态领域。在此时刻,适当的继续韬晦策略,也许仍是必要的。

要加固我们的人文软肋

我们从国外两条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我们今后政策的着力点。

第一,联合国就其所属的182个国家进行了人口素质、人文发展指数的调查,重点是人均寿命、出生率、学历、购买力、生产总值等要素。尽管中国上升势头最强,但仍处于中间,位居92位的中游地位。

第二,《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亚太地区上市公司企业50强。入强条件是3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中国有16家企业进入(2005年只有6家),提升很快。印度紧追我后,有13家。

时议:看到55国围堵我们,加上美元持续走软的形势,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对策,坚持韬晦思维,控制高端狂热消费之风(中国已是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同时提高全民集体收入,扎实地做好13亿人口的人文素质工作。这将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

责任编辑:杨 光

猜你喜欢

奈斯比特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共舞一曲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分裂
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神起源的语言学浅探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法庆祝“喜剧之王”百年诞辰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