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美食

2009-11-23潘旭澜

文学界·原创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著者洪亮苏轼

潘旭澜

拿起这本装帧别致,大陆与台湾同时出版的新书,本来只想翻翻,看上几个片段。不料,竟一页页地翻了下去了。在纪实文学出版物很多,而不少玩文学的人则兴致不高的时候,看到这一本书,不由击节:好样的《放逐与回归》,好样的洪亮。

以前,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获益不小,但也觉得不满足。洪亮充分重视林传这部名著,但却不是小修小补,从格局、内涵、文笔,都富于新意,有很多突破。台湾和大陆读过林传的人不少,现在再读《放逐与回归》,想必会感到耳目一新的。

书的副题为“苏东坡及其同时代人”。这是一个富于创造性、适于写出苏轼及其时代的构架。苏轼一生,历经五朝,大起大落,富于传奇色彩。如果不将背景拉开,没有对有瓜葛的人物作应有的介绍叙述,就不可能多角度多层次表现苏轼性格、经历、影响,如同将鲸鱼放在水池里。洪亮以苏轼为轴心,写出北宋积贫积弱的由来,政治斗争和文化流变的来龙去脉。从皇帝、宰相、大臣到一般文人学士、家庭亲属数十人,头绪既多而不零乱芜杂,人物不少而互相映衬、烘托、撞击。于是,北宋的政治、社会、文化如大海洪波,龙蛇鱼虾水妖各显其能各尽其相。不到40万字的篇幅,表现出这么丰富复杂的内容,难度是很大的。正因为如此,表现出著者驾驭浩瀚资料的非凡能力,表现出采取这种开放性构架写历史人物传记的创造性。

不是记流水账地写了一批有传承、交往的人物。作为书名的“放逐与回归”五个大字,是这部书的精髓所在,也是它大大超越《苏东坡传》的主要之点。放逐,指政治上的失败,以及真的被一再流放,甚至垂老投荒;回归,既指回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更指艺术灵感的归来,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家园。以前,一些关于苏轼的论著中,也多少有过这点意思。但常常局限在人民性、现实主义这些范围内。洪亮则是以此来概括苏轼一生及其全部作品的。同时,他还发现,这是共振着东坡及其同时代人命运的琴弦。于是,汗牛充栋的史料、卷轶浩繁的诗文,就鸣奏了耐人寻味的旋律。洪亮在最后一章写道:“回顾全书,一场封建王朝的政治自救运动不可挽回地失败了,而一场文学革新运动却不容置疑地获得了成功。北宋历史留下了它的一曲悲歌与一曲凯歌。”这一个基本论点,沁透在全书的每一个章节里。

洪亮的诗集《太湖蝶》,多有咏唱古迹篇什。怀古与感时,历史感与当代意识,有较好的结合。从这些诗中,不难看出是一位学者型的诗人。这部新著,表现出诗人与学者的和谐结合,不但掌握了丰富的史料,看到了林传的讹遗,深入浅出说清了北宋典章制度和风俗人情,将纠缠在一起的复杂人际关系条分缕析,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并且不时在紧要之处发了言简意骇的议论。著者关于历史有两次诞生的见解,就经常有出色的体现。“赵匡胤之所以立碑(不得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也是为了大宋基业。从这一点讲,他也许比后来许多统治者高明。”“宽容这个概念,本身就含有专制的味道:如果存在一个权威,有权力去宽容,自然也有权力不去宽容,这是对思想自由的侵犯。”“文人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则广开言路也无济于事。”“政治的流放与灵感的回归,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此类点睛之笔,是很多的,至于较长一点的议论,常有对历史对文学的真知灼见,譬如结尾两段就是大笔如椽,有思想家的睿智卓识。

学者谈论古人作品,往往缺乏创作实践的体会。作为诗人,洪亮反复吟味苏轼诗词文赋,对某些脍炙人口、评析文章很多的名篇,常在整体上有独特的感悟,而又结合苏轼的文艺观和现代批评方法,谈了许多新颖见解,对今人创作也会很有启迪。有时,著者根据史料和寻访苏轼遗踪的感受,对苏轼创作过程作合乎情理和逻辑的想象。著者清醒地意识到他是在写传记而非小说,所以诚实而又巧妙地说明是记梦的故事新编。更为重要的,著者始终以诗人的赤子之心去拥抱苏轼这位文化巨人和民族精灵,以致读者会不时产生合二而一的幻觉。诚然,著者的才气,自不能与苏轼相提并论,但品格、爱憎却多有相同相通之处。如果东坡先生读过这本书,倘不说“洪亮是知我者”,也会在他久经风雨鞭打的老脸上绽出会心的微笑。

洪亮是吮吸中国诗歌乳汁成长的诗人。《放逐与回归》这部皇皇大著,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比起《太湖蝶》和新体历史小说《孟丽君》(署名逸钟),对历史、社会、人生的体察大大地深入了,艺术上也更趋于老到沉郁。他以诗的语言,描述苏轼“个别小宇宙中的悲剧,构成了通向人类大宇宙中不停顿的进步之路”,远比那种行文虽然明白晓畅但却缺乏韵味之作,更为好读与耐读。尤其可贵的是,著者在表现苏轼及其同时代人的品格风貌时,营造了一个蕴含着自己阅历和体验的艺术境界,让良知与性灵在广漠的天宇中飞翔。是啊,“每个今天,都是昨天的祭辰,明天的摇篮”。读罢全书,不但余音袅袅,还会久久徘徊在它那曲径通幽、虚实相生的境界中。

我年青时代曾囫囵吞枣地读过《东坡七集》,于苏轼及其作品并无研究。读了《放逐与回归》,颇有豁然开朗之感。然而,我主要是将它作为传记文学来读的。我近年所浏览过的写古代人物的传记,还没有一部有像这样的吸引力。尽管此书关于苏轼与王弗、王闰之、朝云的爱情领域还可加强,还有一些枝叶之处可以调整,终究是一部非常难得、足以传世的力作。

猜你喜欢

著者洪亮苏轼
爱心“驶者”朱洪亮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小爬梯撬动大市场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增字配号规则的探讨
苏轼吟诗赴宴
法医田洪亮 有你才知幸福的滋味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