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的消极因素及对策初探

2009-11-11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传播网络文学

汤 明

【摘要】在信息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载体和独特的视听觉效果,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青睐。但由于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良莠不齐,又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网络文学 大众文化 文化传播

一、网络文学的现状及消极因素分析

1.网络文学载体独特,受到青睐

作为通俗文艺的一种,网络文学一直在中学生中拥有较多的读者。特别是在信息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小说、电子游戏中以网络为素材的作品更比比皆是。网络文学有它吸引读者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多数学生认为网络文学一方面能使他们开阔眼界,为他们展现出色彩艳丽的世界,看别人的文章,心灵得到回应,思想受到冲击;写自己的文章,没人知道你是谁,又敞开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自我封闭的牢笼中获得解脱;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和网络技能;加之网络文学独特的视觉效果和音响效果,越来越受到中学生的青睐。

2.网络文学创作者的素质,令人堪忧

有一位网络文学爱好者写了一本《十美女作家批判书》,全书一共批判了十位美女作家:盛可以、春树、卫慧、安妮宝贝、九丹、尹丽川、虹影、棉棉、赵凝、木子美。作者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十大美女作家都是靠身体写作来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名利双收,并且她们的文学作品一经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在无形中给很多青少年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学生看了她们的作品都开始模仿,而且模仿者越来越多,越来越急功近利,这势必造成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日趋下降,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3.网络文学作品内容良莠不齐,负面影响大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有了更多的交互性和相对自由性,但充溢着更多的矫情和伪饰,谐谑和怪异。有些网络文学写来写去绕不开痞子蔡的网络套路、宁财神的幻想套路、邢育森的侠义套路、安妮宝贝的情感迷离套路,一些不文明、重复繁琐的语言充斥其间,导致许多中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较多的消极因素,主题明显低调,缺乏时代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和进取精神;作文的语言、形式都太随意,虽然很贴近生活,趋于聊天色彩,活泼自如、平易亲切、个性化强,却明显“低俗”,缺乏“雅”、“洁”气息,不能算真正的“精神食粮”。

4.学生思辨能力欠缺,难辨是非

在网络文学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其中一部分就中学生而言,现在看还有些为时过早。比如: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言情类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文学经典《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中学生群中就十分走俏。因为它不仅把网络文化活生生地表现出来,还表达了一种大都市生活中普遍的理想,即渴望在敲击键盘的过程中出现奇迹,希望在现实中被否定的浪漫在虚拟世界中成为现实。“痞子蔡”、“轻舞飞扬”在中学生群中的走俏程度,不亚于任何歌星、影星。据说,在看完《第一次亲密接触》后产生过有关网恋现象、出现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大有人在。

二、对策初探

基于以上情形,语文老师对中学生看网络文学一般持反对态度,认为一是网络文学作品中错误较多,容易误导学生;二是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文学水平都不很成熟的阶段,容易分散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三是对提高文学修养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常采用“堵”的方式,禁止学生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但是学生总会极力避开教师和家长的视线,在手机上私下传看、交流,在互联网上浏览。所以,“堵”不如“疏”,面对多元文化纷呈的当今世界,我们怎样才能让网络文学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呢?笔者认为:

(1)文学网站应进一步规范网络文学创作,文学网站的编辑应进一步对稿件进行选择、编辑与筛选,树立起人文精神的大旗,追求有思想有深度的写作和评说,将其打造成为“人类精神碰撞、融汇和提升的殿堂”,要求网络文学作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对文学的发展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有益的。

(2)作为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网络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网络文学作品。认真挖掘其中蕴含的真、善、美等诸多审美因素,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批判和剔除其中假、丑、恶的一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纳其积极、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积极借鉴网络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词句、时尚的用语,学习其中新奇的立意、独特的表达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3)语文教师应为学生介绍比较规范和质量较高的网络论坛,提供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文学创作,并不时开展交流会,以提高学生创作和鉴赏网络文学的素养。

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尽管有人评价网络文学是“垃圾文学”,尽管网络文学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正确引导学生有鉴别地去读这些文学作品,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

★作者简介:汤明,重庆市垫江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文化传播网络文学
调查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