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卑微的动机与悲惨的结局

2009-11-11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9期
关键词:动机

刘 栋

【摘要】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动机是卑微的,她的动机又是以需要为前提的。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对祥林嫂的动机进行微观分析,发现她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极其卑微的,而结局是极其悲惨的。卑微的动机与悲惨的结局,即是祥林嫂命运的全部。

【关键词】动机 需要 需要层次 悲惨结局

人的意志行动,一般说来,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激发,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而目的则是动机的所指对象,是期望在行动中取得的结果。

《辞海》说:动机①使人或动物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内部状态。②与满足个体需要有关的活动目的或出发点。是人对他的需要的一种体验。它总是指向那些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某种事物或行动。③在哲学上与“效果”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

人的动机的产生又是以需要为前提的。

马斯洛(A·H·Maslow)把人的动机与七种层次的需要联系起来:①生理的需要:饥饿、口渴等;②安全的需要:脱离危险,保障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③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爱别人,得别人爱,成立家庭等;④尊重的需要:自尊、自重,取得别人的赞扬和承认等;⑤认知的需要:求知、理解、探究等;⑥美的需要:对称、整齐、美的欣赏与创作等;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抱负等。

动机和效果、结局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鲁迅小说《祝福》深刻地揭示出封建主义、封建礼制最残酷的本质:对被压迫人民不仅造成物质上的极度贫困和肉体上的种种痛苦,而且又在精神上加以严重的摧残,使被迫害者受到极其严重的精神创伤。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农村妇女。与中国广大农村妇女一样,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基本停留在生存的层次上。但是这种卑微的要求,也被封建礼教和冷漠的社会所拒绝。如同鲁迅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我赞成这一说法。请看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1.丽春之日,丈夫早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2.孟春之日,被迫再嫁——新年才过,她就被婆婆抓走了;3.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里倒反来了狼;4.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温暖的春天,春天蕴含一定的象征意义,由此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昭然若揭。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祥林嫂的动机是卑微的,而结局是悲惨的。因为动机又是以需要为前提的,姑且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来分析祥林嫂卑微的动机与悲惨的结局。

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是在她死了第一个丈夫,“严厉的婆婆”要卖掉她的时候,她不得不逃出来才到鲁镇的,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分析祥林嫂的动机,她是为了摆脱被婆家卖掉的危险,相信能凭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成果,能够独立,能够自由。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应属于第二层次——“安全的需要”。

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工,其情形是这样的:试工期间,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这是两段极其平常的细节描写,它一下子就接触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处。祥林嫂的劳动是多么的繁重,她的回报却是如此的可怜。这本来是极不公平的,可是祥林嫂却满足了,她的动机是多么卑微啊!初到鲁四老爷家,祥林嫂还带着刚死去丈夫的悲哀,现在呢,“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她所需要的,原来是这样一种不公平的生活。这就是鲁迅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祥林嫂的动机应属于第三层次——“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这么低微、这么不公平的生活,在封建族权、夫权的压迫摧残下,却像昙花一现。祥林嫂被婆婆派来的人抓走了,她曾经为此而抗争,一再反抗别人强加的命运,甚至撞得头破血流。请看:

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是闹得厉害,大家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这是她思想上追求的“自重”。

祥林嫂为了名节以死抗争,虽然她的动机是愚昧的,需要是悲剧性的,但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析,这属于“尊重的需要”。

后来当她发现可以和自己的新丈夫贺老六,依靠自己辛勤劳动活下去的时候,她也就感到满足,长胖了。不久又生了儿子阿毛,这就是卫老婆子的所谓交了“好运”。

所谓“好运”,也就是非常低微的生活需求,只要能够像牛马一样活下去,房子又是自家的,解决了饥饿,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观念!这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祥林嫂再到鲁镇,第二次在鲁四老爷家里出现的时候,是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叼去之后。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亡夫丧子,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卫老婆子之口,简单交代了人物的遭遇。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祥林嫂倒背如流、几乎一字不差地追述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子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捏着那只小篮呢。……”

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反复咀嚼自己的痛苦!她的痛苦和不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薄,而是始终在折磨着她。她想得到同情和安慰,但她得到的却是冷漠和嘲笑——她的悲哀经过人们的玩味咀嚼之后,“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祥林嫂的动机,按照“需要层次”则为“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旧中国的普通劳动妇女,普遍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束缚。她们的痛苦,并不限于生前,更可怕的是死后还被威胁。有人说:在当时的社会里,围绕在祥林嫂周围的人,不管亲的、疏的、怀有恶意的、并无恶意的,都在把她往死路上逼。请看佣人柳妈给祥林嫂的“灵丹妙药”:

“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做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祥林嫂如此本分、善良、孤单、可怜,她哪里有什么罪呢?但就因为她死过两个男人,又死了一个儿子,她越是不幸,就越有罪,她反而成了罪人了。捐门槛有力地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

为生存而挣扎的祥林嫂,在不断地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着。为了捐门槛,她默默地忍受着一切,把历来积存的、用血汗换来的钱,换成12块银元,捐了一条门槛,让千人踏,万人跨,这理应让她安心走向正常轨道吧,但是在当时的社会里,这也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从马斯洛的动机与七种层次分析,祥林嫂的动机是“尊重的需要”。

祭祀的时候,祥林嫂以为捐了门槛赎了罪,可以沾手祭祀活动了。“桌子放在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地走开。他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祥林嫂后来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她挨饿受冻。“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柱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长期的乞讨,她受尽磨难,她外形穷困,精神愁苦,内心凄苦,乞讨无门,饮食无着,连最低层次的“饥饿、口渴”等生理需要也失去了。祥林嫂必死无疑了,可是此时作者对人物的心理作了独特而深邃的探索。请看“我”与祥林嫂在河边的对话: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也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就是——”她走进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神秘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是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在封建迷信严重地毒害着人们的时候,相信人死后有魂灵,这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祥林嫂对此却进行了质疑。这反映了她在临近死亡的前夕,终于对她一辈子迷信并为之恐怖不安的灵魂地狱的存在,发生了怀疑,实际上反映了她不甘心忍受别人替她安排好的死后的命运。她的动机,从“需要层次”分析,属于“安全的需要”。

祥林嫂是鲁迅深刻观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们的命运而加以典型化的悲剧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最悲惨的典型代表。

纵观祥林嫂的命运动机,半生片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她的动机摆脱不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低级层次。她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尽摧残和压榨,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尽了盘剥和鄙视;不仅在生前哀告无门,而且怀着恐惧走向死亡。

一段悲惨生活的结束,往往是另一种悲惨生活的开始。这就是祥林嫂的命运。一句话,祥林嫂的命运是:卑微的动机与悲惨的结局。

★作者简介:刘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教务主任。

猜你喜欢

动机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The Invention of the Motor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单纯做事更容易成功
动机指责,你是什么动机?
凶手的动机
为什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