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的 家电航母的创新之路

2009-11-05

经营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空调美的生产

尚 希

何享健当时带领着2 3位居民,怀揣着5000元创办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相信谁也想不到会成为如今产值超过三百多亿的中国家电巨头——美的。“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则是美的一路走来秉承的经营原则。

这又是一个充满奇迹的企业。

你很难想象一家生产小型塑料制品的小作坊,会在四十多年的风雨磨砺中化身为中国乃至世界都闻名的家电品牌。而这个奇迹,美的实现了。

对于2010年,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更是提出了更加奇迹的目标:1200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以及跻身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化,在美的的发展蓝图上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蹒跚起步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的这句广告词平淡中却饱含着温情。但对于美的的创办人何享健来说,刚开始的生活也许并不美。

41年前,在顺德北滘土生土长的何享健是一名街道干部,周围乡亲们生活都很不富裕,最大的愿望则是能找到一个日薪6毛钱的工作。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何享健萌生了生产自救的念头。于是,带领着23位北滘街道居民,怀揣着5000元的筹集款。何享健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使用简陋的手动设备。生产塑料瓶盖等小型塑料制品。随后,工厂的业务开始从玻璃瓶盖延伸到生产药用玻璃瓶(管)、皮球,继而逐步扩展到塑料五金制品、汽车挂车刹车阀、汽车橡胶配件等。

从1968年到1977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何享健创办的生产组就实现了24,4万元产值,利润达2 6万元。由于经营有方,何享健被提拔为北滘公社工交办副主任,厂长一职暂由他人接任。

但就在何享健离开还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开始生产小型柴油发电机的工厂就面临了管理不善、几近停产的状态。为了扭转困境。上级部门再次将何享健调回本厂担任厂长,此后,何享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美的。

但那个时期毕竟不是私营企业的春天,何享健和他的街道小厂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因此,改变经营思路、加强技术攻关、开发全新产品成为了美的扭转颓势的生存法则,也正因如此,美的具备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厂房面积扩大到一千平方米左右。生产工人也从最初的23人增加到了180多人。正是这段看似艰难的岁月。锻造了美的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良好的素质与战斗力。轻装上路

要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行业,则是在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美的获得了为广州第二电器厂(后来的远东风扇厂)生产风扇零配件的机会。“嗅觉”敏锐的何享健嗅出了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在生产零配件的同时,何享健偷偷研制了电风扇。1980年11月。第一台由美的生产的40厘米金属台扇——“明珠”电风扇诞生了,这也让美的正式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一员。

但在当时,我国的家电业市场并不乏知名的国营老品牌,江浙的“长城”、“菊花”、“骆驼”,广东的“钻石”、“远东”等等几乎瓜分了整个家电业市场。对于初出茅庐的美的,如果要和这些品牌来个正面交锋的话。连何享健自己也不敢想后果会怎样。

但不敢想不代表就此停滞不前。何享健把目光放在了更广阔的国外市场,这对于当时的国营老品牌来说,谁都不会想到。

八十年代的顺德。外贸交易已经十分频繁,从这些外国产品中,何享健发现国内市场还处在将电扇作为耐用家居用品的阶段,而国外已经在要求电扇要设计得漂亮。于是。美的决定“不与同行争市场,走出国门打天下”,转身向外,将出口市场作为重点,从而突出重围。1988年美的电器公司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顺德县十家超亿元企业之一,出口创汇达810万美元。次年几乎双翻番。

几年之后,当美的从国外市场回到国内市场时发现,在美的出征海外这段时间里。国内的电扇厂家已经在价格战中打得血肉横飞,几败俱伤,等到美的带着国际级的经验、技术和资本回归本土市场时,忽然兵不血刃就成为了行业老大。

同样的战略也帮助美的巩固了其在微波炉领域的地位。2003年,当美的微波炉在国内遭遇残酷的价格战之时,再次以“不与同行争市场,走出国门打天下”的口号绕道海外,不久,微波炉出口便挺进全球前三。

宁慢勿错

在发展、创新的这条道路上,美的遵循的原则便是“宁愿走慢一两步,不能走错半步”。

对于美的的全球化道路,何享健更是有他自己的策略,“之所以要走国际化道路,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容量有限,我们必须在全球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在美的集团的销售中,40%来自国际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但何享健的确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早在80年代,人们都在争抢电风扇这一市场上,何享健打起了生产空调的主意。主意一出,大家都不同意,认为风扇业务发展这么好,现在要投产空调和新建设工业园。刚刚有了点积累不但全投下去甚至还要借钱,有必要吗?但平时谨慎小心的何享健却在这时力排众议进入空调行业。陆续从广州某国营企业购进设备和技术,成立美的空调设备厂,投资兴建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美的工业城,首期工程即为年产20万台的空调生产基地,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设备,工程于1992年11月竣工投产。

1998年。美的收购安徽芜湖丽光空调厂,为其挺进华东幅射全国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生产根据地。同年,美的从万家乐集团收购了经营困难的东芝万家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和东芝万家乐电机有限公司中各40%的股份。再次通过注入管理使企业当年盈利,随后又受让了日本东芝各20%的股份。成功进入空调压缩机行业。构建了一条向纵深发展的空调产业链条。

在美的上市之后的几年中。DVD、电脑和手机陆续成为了赚钱的热土,不仅家电企业几乎个个投身其间,连一些过去从未制造过电子产品的公司也跃跃欲试。这时,美的内部也有人提议做手机项目。但何享健对手机业务坚决地说了“不”字。

这个当时极力扩充的何享健现在却变得“保守”了起来,这让很多人都十分不解。何享健说:“很多人劝我做黑电、手机等。我都不同意。别人能赚到的钱,未必就是我们能赚到的。”在他眼里,美的没有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并非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是对于自己成功把握较大的依然是白电行业。

其实这算是一个聪明的“笨”方法——不打无把握之战。纵观如今国内的家电市场,品牌的多元化看似扩展了影响力和销售额,但其实在大部分消费者心里,还是会认准某一领域的“专家”,多而杂的产品线有时反而会削弱品牌本身的影响力。

美的这个低调的扩张者,没有太多的宣传炒作。没有大起大落,但它却始终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更加稳健的在扩充着自己的领域。这个被称为中国家电“白色航母”的美的,正是因为保持了一颗不断创新,但有专一的“心”。

猜你喜欢

空调美的生产
卖空调
我给空调发奖状
打破平衡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美的校 美的人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空调病是怎么回事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食品与水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