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第一案追踪

2009-10-24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轮胎制裁奥巴马

刘 洪

综观这一案件的立案到目前的审判,以至随后奥巴马的最终裁定,政治因素如影随行。

美国商务部还对中国产油井管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此案涉及金额32亿美元,加上轮胎特保案的17亿美元,其涉案金额之庞大,时间之紧密,为近几年来所罕见,也凸显金融危机之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势

6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4:2的投票结果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特保案做出肯定性损害裁决,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这一案件涉及金额17亿美元,而且,与以往诸多中美贸易摩擦争端不同的是,这一轮胎特保案的最终结果,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于9月亲自作出。

制裁还是不制裁?如制裁又会是何种制裁?中方将如何反制裁?这些无疑都考验着中美高层的博弈能力。而这起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第一大案的最终结果,也成为外界窥探奥巴马真正对华贸易政策的一个风向标。

钢铁工人联合会出头,轮胎商沉默

这起针对中国产轮胎的特保案,是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于4月20日发起的,该联合会自称代表美国轮胎工人的利益。他们在诉状中指控说,在2004年到2008年期间,中国输美轮胎数量增加了215%,总额则增加了295%,其增幅相当于同期中国输美商品增幅的3~6倍。

由此造成的结果,按照该联合会的说法,共有5家美国轮胎厂关门倒闭,5100名美国工人失业,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到今年底还会有3000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

“美国工人正努力应对8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国际业务主席LeoGerard说,“现在每年有4600万只轮胎涌进我们正萎缩的市场,我们的轮胎工业正在崩溃。”

由此,该工会组织诉诸美国贸易保护“第421条款”,即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产轮胎实行配额限制,第一年将中国进口轮胎量压缩一半,至2100万只——也就是压缩至2005年的进口水平;且在此后三年内,中国输美轮胎年度增幅不得超过5%。

在美国失业率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美方攻击的焦点。对于这起中美贸易摩擦案件,美国一些政界人士更推波助澜。在6月初ITC就此问题举行的听证会上,10名国会议员到场,以示对工人组织的支持。

而与此同时,听证会上反对对中国产品设限的声音也非常强烈,而且,即使是ITC的最终裁定,也有两名委员予以反对。但在国会方面,没有一名议员公开持同情中国轮胎的立场——这或许说明,美国国会内“逢中必反”的生态仍然普遍。

自然,反对中国产品的理由似乎俯拾皆是。具体到这起轮胎案件中,也很容易找到一些惯常的对华指控:比如所谓漠视工人权益、操纵人民币等等。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国际业务副主席TomConway说,美国政府必须对中国轮胎设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扭曲的中国经济以及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带来的中国输美轮胎爆增。

但让本刊记者颇感意外的是,这次特保案的起诉方,竟然没有一个是轮胎生产商;挑起案件的是所谓代表工人利益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要知道,在去年针对中国备用胎的反倾销诉讼中,尚且还有美国轮胎生产商Titan参与,这次金额更加庞大的特保案,美国生产商却选择了沉默。

对于这样的结果,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国际业务主席LeoGerard说,这是因为美国轮胎商“害怕中国政府的报复”。“美国生产商竟被另一个国家胁迫到这种地步,我感到恶心和愤怒,”他宣称。

这种奇怪的现象,从美国轮胎巨头固特异公司(GoodYear)对裁定结果的声明中可以推断出原因。“固特异赞赏和尊重ITC采取的深入和彻底的处理意见,并且将继续关注处理意见的进一步发展。正如我们曾经所说的,我们尊重公正和自由贸易,也会遵守总统就此问题作出的决定。”

既不特别支持,也不表示反对,将所有问题推到奥巴马的身上,这或许就是在中美都有庞大利益的美国轮胎巨头的“骑墙做法”。

美国市场的中国轮胎真相

对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将“原罪”推给中国轮胎的做法,另+利益方——代表美国轮胎产业生产、销售、维修、回收等各个部门利益的美国轮胎产业协会,却明确说了“不”。

在一份声明中,轮胎产业协会指出,该协会成员大量使用从中国进口的轮胎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如果强行削减从中国的进口,只会迫使企业从其他国家选择类似产品,这不仅无利于美国制造业,还会给美国消费者和汽车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美方内部针锋相对的利益冲突,也使得本月初ITC听证会上的攻防战异常激烈。

辩方除美国一些轮胎生产、经销商外,还有上海佳通轮胎公司美国公司执行副总裁Vie Delofio。作为中国轮胎生产巨头,中国输美轮胎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上海佳通,如果美方就此实行特保,佳通将损失巨大。

在本刊记者得到的Delorio听证会发言稿中,他指出,中国轮胎完全是被“拉进”美国市场的,这是因为美国轮胎制造商采取了产品升级战略,放弃了利润较少的低端轮胎市场。

“大多数美国轮胎制造商可以说是主动地退出了三级轮胎市场,因为它们已制定了聚焦高端市场的战略,”Delorio说,“结果就是,许多你们现在正在调查的(中国)轮胎是被美国国内产业‘拉进美国市场的,它们不过是填补了美国国内产业退出而留下的市场空间。”

所谓“三级轮胎”,据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介绍,这涉及到美国市场轮胎的分级销售。

一级轮胎,是指品牌好、价格高、利润大的轮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知名品牌固特异和米其林轮胎。二级轮胎则属于中间档次,没有一级轮胎所具有的品牌号召力,当然价格也要便宜一些。其代表,就是像邓禄普(Dunlop)、凡士通(Firestone)等中间档次轮胎品牌。

三级轮胎,则是轮胎中最普通的经济型品种,也即消费者平常所说的“杂牌”品种,相对来说价格便宜,但美誉度也不高。中国输美轮胎主要就属于这一类,目前占到美国轮胎市场份额的约17%,以佳通为例,很多是为美国低端轮胎企业贴牌生产。

美国轮胎企业的转型开始于1995年,随着转型的深化,美国国内基本很少生产第三级轮胎。轮胎经销商Del-Nat公司总裁JamesMayfield也说,他在1998年就感觉到了轮胎市场的变化,随着米其林等大牌轮胎厂不再向该公司供应三级轮胎,他不得不寻求其他的供应方。

“我们不得不走遍全世界,寻找能够生产符合美国安全标准轮胎的制造商,”Mayfield说。他并且指出,在诉状中,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声称多家轮胎企业因进口中国轮胎而关闭,这是一个谎言——事实是,这些企业因产业调整而关门,

而且大多在2006年前。

而中国轮胎在美国大量增加则是从2007年开始。按照Delorio先生的统计,2007年中国输美轮胎占美国进口轮胎比重的30%,2008年则增加至33%。但在这两年,只有固特异公司两家轮胎厂关门。而它们之所以关门,也不过是根据固特异2006年中期制定的产业升级决策。

假如没有中国产的三级轮胎,情况会怎么样呢?专业经营三级轮胎的美国Les Schwab公司说,这对该公司将是一个“糟糕的打击”,对美国消费者也没有好处。

该公司CEODickBorgman说:“我们储存其他品牌轮胎,因为知名品牌轮胎不能满足所有美国消费者的需要,尤其是在经济下滑时期,对其他品牌的轮胎需求更加紧迫。”

“你不能指望用美国产的一级或二级轮胎,来替代中国产的三级轮胎,”密歇根州Troy轮胎批发公司总裁RossKogel也说,“这就好像说,你对韩国起亚汽车设限,就能让美国人购买克莱斯勒豪华车一样。”

政治因素如影随行

按照美国业内人士的统计,目前中国轮胎在美国88%的轮胎经销商中都有售,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可能的设限决定,将影响到88%的美国经销商的利益。

在ITC最终作出裁定时,该委员会副主席DanielPearson和委员DeannaOkun投了反对票。

至于投反对票的理由,ITC发言人Peg Olaughlin女士在接受本刊记者询问时表示,现在还在相关程序运作过程中,“具体原因过几天我们自会按规定公布。”

但综观这一案件的立案到目前的审判,以至随后的奥巴马的最终裁定,政治因素如影随行。

有这样一个微妙的细节。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于4月20日发起相关特保申请后,1TC本应在5月下旬最后几天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但当时正值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访美,作为“友好”姿态,中国一大型采购团还正在美国洽谈采购事宜。考虑到如果当时立案,势必对中方大具攻击性,美方押后了相关立案程序。待陈德铭离开美国之后第二天,即5月29日,ITC即宣布立案调查中国轮胎案。

其实,当天除了这个特保案外,美国商务部还对中国产油井管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此案涉及金额32亿美元,加上轮胎特保案的17亿美元,其涉案金额之庞大、时间之紧密,为近几年来所罕见,也凸显金融危机之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势。

对于美方已箭在弦上的贸易诉讼举动,中方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在陈德铭访美行程中,中方随行官员一直密切跟踪相关案件进程,并做好了最糟糕情况的预案。

陈德铭本人也在同美方官员会晤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严正交涉。在5月27日与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和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分别举行第一次会晤时,陈德铭指出,美方应按照G20峰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慎用贸易救济措施,客观公正地处理好有关问题。

据陈德铭透露,当时美方的回应是,“将会妥善处理这两个案件”。

但考虑到美方不大可能放弃保护主义的举动,陈德铭在回答本刊记者询问时也强调,尽管中国寄希望美国进行公正的调查,但也做好了其他的各种准备,而对于目前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局面,中方已有正确的研判,并做好了保护国内企业和经济的各种预案。

作为应对之策,陈德铭强调,一方面,中方也会加强和美方的沟通和谈判;另一方面,中方将会寻求世贸组织仲裁。

他对本刊记者说:“中美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需要遵守共同的国际贸易规定,如果美国不恰当地对中国企业发起双反或者特保申请调查,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利益,中方将会就这些案件诉诸世贸组织寻求处理。”

但言犹在耳,一个月后,ITC仍最终裁定中国轮胎特保案成立。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立刻表示遗憾。他说,ITC的裁决,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违背世贸组织和美国内法的相关规定。

如果3个月后,奥巴马就此问题作出赞同ITC的决定,可以预料,中方势必会采取一些反制裁措施;而考虑到还处于美方审查阶段的油井管等重大贸易诉讼案件,也可以说,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正山雨欲来。

奥巴马将如何考量

事情真会向最糟糕方向发展吗?这或许要看两个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奥巴马本人在对华贸易上的态度;第二,中美博弈的结果。

ITC发言人PegOLaughlin女士对本刊记者介绍,按照美方的相关程序,作为下一步,ITC将在7月9日前就裁定结果以及相关特保措施建议递交给奥巴马和美国贸易代表柯克。

“贸易代表也可能会就此案提出他的意见,如果赞同实施特保措施,他会向总统提出具体措施的建议,”她说,“总统会在9月份就作出最后的决定。”

决定有两种可能:一,奥巴马决定不实施对中国轮胎的制裁;二,实施制裁,可能的制裁包括配额,也可能是增收惩罚性关税。

这起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第一大案,与以往的贸易摩擦又有很大不同——以前的美国对华制裁都是直接由美国商务部或美国国际贸委员会制定,但这一次,则必须由总统本人直接做出决定,因此这更成为奥巴马展现其贸易政策的标志性事件,也使中美贸易摩擦少了一些缓冲余地。

美国知名智库凯托学会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在过去尽管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了50多起大的反补贴和反倾销制裁,“但没有一起被认为反映了美国总统的直接意愿,因此也不会上升到可能的爆炸性的贸易摩擦的地步。”

这份报告警告说:“根据421条款制定的贸易保护措施,毫无疑问会被中国人认定是美国总统的意思,因此采取的攻击行动和后果将是深远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前例,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中,美国国内产业界共提出了6起特保案件,其中4起被ITC判定成立,但是布什无一例外都最终投了否决票。

如果奥巴马赞成ITC在中国轮胎案上的裁定,则意味着美国政府已改变了在特保案中的一贯立场,这将鼓励更多的美国业者采取类似措施,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将是势在必然。

人们在焦虑地等待着奥巴马的决定。轮胎经销商Del-Nat公司总裁JamesMayfield说,现在“一切都取决于奥巴马”,“我希望总统能够倾听数百家小企业的意见,它们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安全、质量好和可承受价格的产品。”

奥巴马也无疑面临着两难抉择。凯托学会研究员Daniellkenson就说,一方面,劳工团体是奥巴马的主要支持者,他们在选举中都投了奥巴马;但另一方面,由于布什坚决反对特保案的先例,让奥巴马必须考虑打破先例付出的代价。更何况,现在中美利益休戚相关,美国还在诸多问题上有求中国,贸易战将会是两败俱伤。

对于奥巴马可能的裁定结果,ITC发言人PegoLughlin对本刊记者表示,ITC只负责建议,最后仍是取决于总统。

在奥巴马9月(很可能是下旬)做出最后决定前,按照相关议程安排,中美将在华盛顿举行首次新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并且很可能,中美最高领袖还将在匹兹堡G20峰会上举行会晤。双方为此展开的博弈,将无疑会一直延续到对话桌上。而这起特保案,也不妨看作是美方在为新战略对话前对华施压并谋求更大利益而埋下的伏笔。

猜你喜欢

轮胎制裁奥巴马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蜂窝”住进轮胎里
大轮胎,玩起来
暴走的轮胎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