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报热情折射“诉求焦虑”

2009-10-24本刊编辑部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举报人宣传周最高人民检察院

本刊编辑部

某种意义上,各种“宣传周”作为中国特色的动员方式,眼球与效应已经日显“疲劳”。然而,当检察机关举行的“举报宣传周”推进到第11次的时候,却带给国人实实在在的惊喜,民众空前的参与热情让人眼前一亮。最高人民检察院“12309”举报网站被“点”瘫的消息在各种媒体上广为传播,可以说为今次“举报宣传周”做了最好的“宣传”。

原因自然是第11个“举报宣传周”绝非“老戏新唱”,而是“新瓶装新酒”。5月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在畅通民众举报渠道、规范举报线索的管理和审查、完善举报保护、提高奖励数额等涉及举报制度的几个重要方面,这个规定体现了对宪法赋予公民的控告权、举报权的进一步保障落实。

统一举报电话、更新举报网站,让民众举报更方便、快捷;对网上举报通过网络进行答复,让举报者直接得到回音而不是石沉大海;保护举报人和相关保密规定,消除了举报者的恐惧;追缴赃款的百分之十以内给举报有功人员颁发奖金,也有助于调动民众举报的积极性。

“12309”带来的举报热情,表明新规定威力巨大。相信会令大贪小蠢们惶惶不可终日,对反腐败无疑将起推进作用,是全民参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显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80%来自民众举报。正是这个惊人数据,让最高检察机关坚定了以公开促公正、依靠民众医治贪腐痼疾的决心。

事实上,民众也从未放弃对举报的希望,即便在过去规定不够完善、制度不够严密的情况下,即便类似阜阳“白宫主人”张治安的举报人李国福被迫害致死、河北邯郸的老支书郭成志固举报村支书违法占地被殴打致死的惨剧绝非孤例,无数痛恨贪官污吏、追求公平正义的人们,仍然前赴后继,执著地踏上举报之路。

高涨的举报热情进一步证实了民众不缺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是制度反腐天然的同盟军,关键是要改善举报环境,使举报人免于恐惧比巨额奖励更加重要。多数民众热情举报,应该不是为了寻求物质回报,而是为了基于良心与良知的精神追求,基于对公正的热望与期盼。

这也同样表明,民众对国家机器仍然高度信任。虽然“举报宣传周”期间地方各级举报渠道未见拥堵,甚至有些冷清,民众的“热情”集中涌向最高检,一定意义上显示出在司法地方保护严重、“地方贪官庇护网”难破的情势下民众对地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不高,但国家最高检察机关仍然拥有公信力,值得庆幸。

民众对地方治理欠缺信任度,寻求正义寄望国家最高层面,也的确是基于现实生活经验的理性判断。经济、社会的变迁,必然带来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诉求的激增,及时通过制度变革,疏导民众的诉求,是无可回避的挑战,也是建立良政善治的机遇。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担、监督权,就是基于对这种新的形势的准确判断,基于执政党对社会脉动的准确把握。但这“四权的落实,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各种瓶颈待破。

必须看到,举报只是一种特殊的参与表达渠道。建立良政善治,保障公民的诉求及时得到释放,遏制公权力的失序与异化,终归有赖于各个地方、不同层次的民主机制的良好运行。如果民意表达平台就在身边,主持公道的力量就在身边,举报就不会形成当下的这股热流,也不会涌向最高检。尽管举报可以实明,,_些实质性正义,但社会的和谐与公正,最终要靠程序性正义和程序性民主的建立。

在扩内需、保增长应对经济危机的紧要时刻,不放松追求公平正义的努力,实乃国之大幸。日前,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朴俊在一篇题为《韩国的社会矛盾及经济费用》的报告中称,韩国社会矛盾严重,导致每年流失27%的GDP。朴俊说,社会矛盾使社会无法和谐,引发利益集团的过度竞争,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反之,“社会矛盾指数每下降10%,人均GDP就将增加7.1%。”这项研究对中国同样有启示。

猜你喜欢

举报人宣传周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张文雄立案侦查
全国联动共推宣传高潮
让管理员管不了的名字
举报人太多
让管理员晕倒的8个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