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009-10-22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课堂教学

周 勇

现代教育技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运用以来,在经历了起步的视听教育技术阶段(幻灯、音像)之后,目前已进入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和远距离教学阶段,即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而又恰当地使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历史教学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可以说,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新型人才所必备的两种重要能力要素。这就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新事物,掌握、运用和指导需要时间、精力的投入,“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又使我们责无旁贷,同时这也给教师提供了改变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机遇。

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史、懂史、用史,鉴古知今。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就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信息技术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使教学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增加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力、判断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学会”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与传统历史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自主、合作、探究”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人的感官获得知识量是存在差异的,在同一时间内,视觉获得知识量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个试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以上数据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地位日显重要。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信息量大;信息形式多样化,引人入胜;搜索、使用极为方便。在这里,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是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所无法比拟的。

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交互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认知主体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交互性是指CAI通过学习者(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教学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多媒体计算机能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而且可以立即反馈的人机交互方式。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历史学科主要是研究历史事物的时间特性,它的一唯性,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但如果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地图、图片、图表、视频,这样就能做到教学的直观性,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就可以充分做到教学的个别化。

2.利用多媒体的情景模拟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情景模拟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考能力和联想、创造能力,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概括知识,形成概念。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靠单一媒体以一种方式来刺激大脑,就会容易造成学生脑细胞活动减弱,感到疲劳,大脑处于抑制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例如在《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一节教学中,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和周围环境与过去的年代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靠教师文字上的讲解他们是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的。我们在此课的教学中,选用了瀚林汇多媒体教学课件——《唐朝的开国和盛世》中的内容,在多媒体功能教室中播放一段精彩的录像、一组优美的图片、一曲轻松的旋律伴随深情的朗诵,顿时把学生们带入那引人入胜的盛世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教学难点和重点就容易突破。另外,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容易实现。

3.利用多媒体网络的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对于《美苏争霸》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先安排学生专门学习国际关系这一专题。在因特网上查阅资料,通过搜索引擎和站点导航,能够很快找到国内外众多与美苏关系、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相关的网站,它们提供了远程课本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就老师提供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网上查找整理信息,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将有关知识通过教师的指导逐步引向深入,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关于美苏外交关系发展情况的学习报告,或引导学生制作课件分析各自在查询资料过程中所获取的有效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当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历史教学方式的时候,我们也应注意不能唯技术论,更不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师要从观念到实践都应做到适时、适量、适度,要始终瞄准提高教学质量,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出它日益强大的作用。最后,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

(责编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多媒体历史课堂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