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09-10-22卢向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微笑师生关系心灵

卢向纲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调控着教育活动的运转,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果师生之间既有共同愿望又有相同目标,既彼此尊重又相互促进,那么,必然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却未必能够和睦相处,他们有时会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以至于伤害了师生感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教学效果。

怎样利用有效手段来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呢?

一、多一点笑容,少一点冷脸

日本一项心理测试显示,许多学生认为:最温暖、最亲切的笑是“教师的微笑”。可是有些老师面对学生时,笑容吝啬得很,总是绷紧每一根面部神经,露出一副师爷冷面孔,他们不苟言笑,担心微笑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软弱可欺。其实,教师的脸是学生的一部书,他们能从这本书上读到许多无须用语言或文字表达的东西。正如雨果所说的:“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教师的微笑,可解除学生的防卫心理,打开心智的枷锁,创造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教师的微笑是沉稳自信的表现,会赢得学生更大的信赖,缩短师生的心灵距离。因此,教师的微笑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往往会产生神奇微妙的教学功能。有人说:“微笑是教师的职业表情。”这句话很有道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准确的“感情晴雨表”,莫让“寒霜”扼杀了希望的幼芽。

二、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批评

著名教育学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于尊重学生。”事实也证明,尊重学生的老师必将赢得学生永远的尊重。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同一尺度要求学生,当学生达不到要求时,便以侮辱性语言贬斥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强烈影响,自信心、上进心泯灭,给其健康成长造成严重障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尊重学生,目前已被人们当作激励手段,其最简捷有效的表达方法是表扬。表扬是一种随时随地可采用又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它的直接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总是和成功联系在一起的。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的希望,仅此这一点,就足以使学生智商提高25分”。这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以更的高热情投入学习,获得成功。教师要尽可能减少单纯的批评训斥和苦口婆心的说教,极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鼓励,给学生良性刺激,争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效益。

三、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无情

爱是造就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要素。心理学家指出:要给学生三种食品,即知识、营养和爱。然而有些教师常因学生违纪、成绩差等,全然不顾学生的个性心理,而送给他们冷脸和白眼,平时对学生的生活不闻不问,动辄实行高压政策,罚字当头,使学生处于消极的“输入状态”,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学生心灵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直接影响教学成绩。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必须有爱心——爱心是师生形成合力、赢得教学高效的情感基础。

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只有深入学生,以朋友的身份、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交谈,做学生的贴心人,用“师爱”长善救失,才能使学生的“抚爱饥渴”得以满足,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因此,有人说:“把爱的阳光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是教育艺术的最高表现。”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可以改变石头的,往往不是风刀霜剑,而是柔水——成年累月的抚摸,持之以恒的关爱。

四、多一点平等,少一点专横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中走出来,淡化角色意识,搞好师生关系定位,能够“蹲下来欣赏学生”,绝不可趾高气扬,独断专行,凌驾于学生之上,甚至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主动接近学生,用心灵赢得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生活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身教”这一教育资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比学生做得更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下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会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抚平师生关系中的沟沟坎坎,使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搞好师生关系定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社会、学校(包括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更应处于主要地位,要从教师做起,更新教育观念,用情感去架设师生心灵的桥梁,并用尊重、信任、关爱去维护。提倡师生同唱一首歌,同踢一只球,同谈一个话题,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一日为师,终身为友”。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微笑师生关系心灵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若想念,微笑吧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种微笑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微笑不如哭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