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2009-10-22陈水年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练课程标准意识

陈水年

新课程改革为素质教育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同时也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教师教学安排与设计是否恰当、能否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否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东西,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影响到教育活动实施的成败。对此,笔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谈谈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一、服务意识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笔者认为这里的“人”应该更多的是指向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设计者、组织者,是导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角,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往往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是绝对地位,学生处于从属位置,学生总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练,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上更新认识,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因而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

二、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学大纲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而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就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首先,要突破传统教学大纲的束缚,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不违背运动发展规律,可以对现有教材进行改编,也可以将一些民间运动进行教材化整理改编,将改编后的内容作为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是在学生的心中唤起自豪和自尊感。”因而在教学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示范——讲解——分解——完整——纠错——巩固),可以让学生先尝试,体验运动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因而教师应该积极思索,深入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要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

三、能力培养意识

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能力培养意识,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练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进步,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技能的学习、问题的理解都有各自的认识。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而不用是白学,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学生在学练时,教师应鼓励肯定学生的学练情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众所周知,中国篮球界被尊称为“战神”的刘玉栋,他的投篮动作从技术角度讲是不规范的,若当初的教练硬要纠正他的动作的话,也许就没有“战神”刘玉栋了。总之,在教学时,教师时刻要有能力培养意识,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四、终身体育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将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身体健康光靠在校上几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设置是开放性的,除了一些必须要了解与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可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多地安排符合社会需求的、有利于终身体育的项目进行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乐于运动,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当然只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还是不够的,还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科学锻炼身体,才能减免运动损伤、增进身体健康。2001年教育部为了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终身体育意识,既要关心学生现在的身体健康,也要为学生将来的身体健康服务,真正做到教有所用,学以致用。

五、学习意识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永无止境的。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信息的更新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学识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尤其是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何以面对现在的学生。现在是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网络、无所不能的各种媒体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的知识面不再局限于学校所学的,有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学生知道的可能比教师还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为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必须强化学习意识,坚持不懈地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学练课程标准意识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