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导学式教学

2009-10-22张培中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导学式导学历史

张培中

一、历史教学中,对“导学”内涵的理解

“导学”,从词义上解释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导学式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灌注式”“填鸭式”教学,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求知、自主学习的主体精神,独立思考或同学间讨论交流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

导学教学中,教师的“导”必须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和研究去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给了知识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在历史教学中是最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对学生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导学教学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质疑——总结概括。如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讲授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1)介绍佛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结合现实社会举例说明。(2)介绍道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结合现实社会举例说明。(3)结合地方史及现实,谈谈现实社会人们的宗教观念及政府的宗教政策。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生看得着摸得到,学习的兴趣就来了,自主探索及讨论的热情就高涨。在学生阅读、质疑、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概括总结,使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历史教学中,导学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导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导向,就是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正确方向上,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特别是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学生很容易就钻进牛角尖,钻进一些影视的观点、一些文学传记的观点和自己搜集到的一些野史的观点中出不来,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好。所谓正确的方向应该是知识延伸的方向、新旧知识联系的方向、思维的方向。

2.启发式原则。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他甚至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能启发新的问题”。在导学式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师要引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提示或问题刺激,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决定思维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思考。启发与导学大同小异,启发主要是针对解决一个问题而实施,而导学更是整体的、全方位的实施。两者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因此在导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运用启发手段。

三、历史教学中,实施导学的基本条件

导学是教师导、学生学的双向活动过程,这需要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要保证导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以下的一些条件。

第一,教师必须丰富学科知识,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有较深厚的学科素养。

第二,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其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第三,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共同探讨的习惯。

第四,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互相信任的。

这些条件的形成,除了教师的个人因素外,更多的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不断磨合而形成的。只有这些条件创造起来后,导学式教学才有可能顺利实施。

四、历史教学中,实施导学的一般方法

1.提纲式导学。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历史课本的提纲,结合所学内容,学会理顺知识结构,建构自己的牢固知识网络。这种方法更多地在复习时使用,可避免出现看了前面的忘记后面的、看了中间的忘记两头的情形。

2.样式参考导学。这种方式是教师向学生提供自己的一种学习样式,让学生参照学习。如在学习《世界现代史》的“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可设计这么一个样式:由新政前美国所遇到的难题,思考政府应采取什么解决措施,由措施的成功与否可推理得到新政的影响。将这个样式用在“德、日法西斯的建立”的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内容提要式导学。内容提要式导学,其实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内容的“厚”与“薄”比较来理解教学内容。把要学的内容简化成提要式,学会将分析理解过程编写成提要,将繁琐的内容提炼成简洁的内容,就是要把“厚”的内容读“薄”。

4.逐层启发式导学。沿着教学内容的结构层次,由浅而深,由简到繁,逐层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邓向农.教师文荟.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4

[2]郑艳.论历史探究式学习.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3]那秀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考试周刊,2009

(责编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导学式导学历史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