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2009-10-19王兴朝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党建工作

王兴朝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办好国有股份制企业是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后,党建工作应放在什么位置呢?这已成为当前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4-0058-02

股份制企业作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与改制前企业体制相比,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产权关系发生变化,企业产权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二是领导体制发生变化,企业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定,企业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总经理对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负责;三是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机构设置不同于以往的国有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四是政企分开,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新型机制。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其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企业党组织的定位问题。实行股份制后,一些党员、干部对企业转制后党组织的地位不够明确。认为股份制企业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党组织实际上已成为“空架子”,所谓的政治核心地位已无从谈起。尤其是在外资参股的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更说不清楚,作用发挥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要视外方董事长或经理的通融程度而定。在精简机构和富余人员上,党务机构、政工人员则往往首当其冲,不少企业政工干部待遇明显低于业务干部。

二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问题。企业转制后,一些党员干部认为企业实行了股份制,完成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今后发展主要靠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起作用,企业党建工作、党组织的作用已无足轻重,甚至可以不要了。一些企业在转制后,企业领导感到业务压力增大,于是一门心思抓经济,党务工作却被搁置一旁,认为当前转制任务繁重,工作千头万绪,企业党建工作不那么突出,可以暂时放一放,还是先把生产抓上去再说。既然党建工作被挤到后台,一些党务干部也只好演“哑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问题。企业改制后,随着领导体制、生产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机制上的变化,使传统的党建工作的方法和内容日显滞后,主要体现在:过去那种按部就班式的活动方式和一般化的党员教育内容越来越缺乏吸引力、感召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员的需要。一些原有的组织制度难以实施。效益较好、工作时间较为固定的企业,党内活动的时间、经费相对容易解决,效益一差或生产一忙,时间、经费就难以保证。部分企业党组织活动较改制前次数明显减少,使党建工作陷入窘境。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点加以探索和解决。

一是如何保证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问题。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赋予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股份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在股份制企业中,董事会是决策中心,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班子是生产指挥中心,党组织则是政治核心。党组织要保证企业的经营方向,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把好企业的决策关。由于董事会和党组织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不存在隶属关系,党组织不具有董事会决议之后的最终裁定权,如何来保证党组织在参与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和监督作用?首先,一定要凭借国家控股的优势,依照合法程序,保证党组织负责人进入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党员领导干部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监督。其次,在股份制企业领导班子的配置上,除了服从经济工作这个大方向外,应根据领导人员的素质结构和企业实际,尽可能采取支委会、董事会和行政主要领导互相交叉任职的方法。即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其他党员董事和行政主要领导有条件的尽量进入党委会或董事会,使之协调配合、各尽所能,形成党委的政治核心、董事会的决策中心、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班子的指挥中心“三心合一”的局面。

二是如何建立与股份制机制相适应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和健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股份制企业党的工作的基础。随着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股份制企业出现,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要改变过去属地管理的传统习惯,坚持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探索垂直为主、属地为辅的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党组织归属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此外,党务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从“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出发,适当精简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但必须保留一支精干有力的党的工作者队伍。党务工作机构的设置视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三种形式:一种是企业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应设专门党务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一种是企业属中等规模,可考虑将党务机构与职能相近的行政部门合署办公,如组织与人事、宣传与教育、党办与厂办合并,并设专人负责党务。还有一种是企业规模小,党员人数少,可不单独设置党务机构,但必须配备专、兼职党务干部,以保证党组织工作职责的正常行使。

三是如何改进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改股变制后,随着企业在资产结构、领导体制、经营机制、用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应有相应的转变。一是在工作方针上,要改变以往就党建抓党建的狭隘观念,树立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抓党建的新观念,把搞好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作为企业党的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及其归宿,根据企业的中心任务,制定党组织活动的目标和计划,做到党建与经济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二是在活动方式上,要从企业工作特点出发,把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结合起来。除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等相对集中外,其他活动应更多采取小型、工余、分散为主,把党的活动寓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大型活动。三是在活动内容上,讲究针对性,力弃形式主义。党的组织生活,包括“创优争先”、“三会一课”、党员责任区、民主评议党员等,都应贴近生产经营和党员思想实际,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在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当前应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岗位技能、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广大党员既是政治思想上的先进分子,又成为生产经营中的骨干分子,从而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在考核标准上,要从单纯考核党内活动的形式、次数转变为综合考核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实效,把党建达标与经济达标捆在一起。五是在自身建设上,企业党组织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有利于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配好党委、支部班子,使党组织的链条不因产权关系的变化而中断。要管好党员,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既教党员做事,又教党员做人,既讲党员权利,又讲党员义务;既讲政治责任,又讲爱岗敬业,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先锋作用。要管好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坚持四个“一”的标准,即:干一番事业,做一份贡献,带一支队伍,树一身正气;在作风上倡导“八”字要求,即: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立足“实”;开拓思路,勇于创新,追求“新”;保持主动的工作姿态,高标准,快节奏,力争“快”;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凸显“责”;讲真话,讲实话,乐报喜,善报忧,倡导“诚”;既关心职工,又不无原则当好人,把握“度”;正确对待自己,经常找差距,不揽功诿过,克服“浮”;注意小节,经常检点自己,牢记“廉”。

总之,企业制度的创新,既向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应当在转变中求适应,在适应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使企业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不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制度党建工作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浅析基层党建工作对供电企业发展的影响
关于新时期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审计视角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问题探究
内部会计控制对完善公司治理作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