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衍生、易构、可持续

2009-10-14

中外建筑 2009年3期
关键词:可持续舒适度生命力

黄 鹂

摘 要:本文从房地产市场消费模式、社会生存方式、家庭发展模式、心理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对中小户型住宅生命力的延续以及通过精密设计提高中小户型住宅的舒适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小户型; 生命力; 舒适度; 易构; 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3-0094-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住房是他们一生中遇到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住”既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条件,又是最重要的生活目标,是未来幸福生活的保证。而当前很多大面积套型住宅,其高昂的价格使得许多中低收入家庭望楼兴叹,既不能很好解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与之相比,总房价较低、功能完善的中小户型住宅,却能很好地满足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且,随着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趋势,人们对购买住宅的“梯度消费”及“适度消费”倾向,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这都表明,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户型住宅。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目前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中小户型住宅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必然性

1.1 中小户型住宅的概念

对于中小户型的概念,目前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狭义地认为小户型是建筑面积最高在60m2以下的,具有厨、卫、寝功能的1居室,包括超小型的酒店式公寓或单身公寓。广义地认为中小户型是总面积相对于市场主流户型较小的精巧户型。因此本文把建筑面积1居室在60m2以下,2居室、3居室在90m2以下的住宅统称为中小户型。它具有平面紧凑、规划精致,功能完善,居住空间相对较少的特点,并且适宜于大规模建造。

1.2 中小户型住宅发展的必然性

1.2.1 中小户型住宅可以充分地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

一个城市的居住用地一般占城市土地的20%~30%,而近20年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 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大量人口往大中型城市集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尽量多地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提高土地的人均利用率。就设计而言,户型的中小型化不失为在一定建筑面积下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1.2.2 中小户型住宅可以降低消费者购房的门槛

土地资源的紧缺直接导致了城市土地价格居高不下,从而使得城市商品住宅价格高昂,造成了消费者沉重的负担。虽然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有经济适用房和二手房市场来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但经济适用房的区位偏远和二手房交易规范的不尽完善,使其收效不明显。因此,户型的中小型化降低了购房总价,减少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降低了购房门槛。

1.2.3 中小户型住宅可以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引导下,城市家庭人口日趋简单,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家庭极速增加,原有的大家庭随子女的自立门户也不断分化,从而为中小户型住宅提供了消费群。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居住实践后,筛选出适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户型区间为:单套建筑面积在85m2~100m2。2002年,日本、瑞典和德国这三个国家新建住宅的平均建筑面积分别是85m2、90m2、99m2。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张元指出: “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对以往进行反思后做出的方向性调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性决策。”

2当前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户型住宅的灵活性、可变性低

生活是动态的,因而人们对居住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住宅作为物质实体,其结构物质老化期可长达100年,而住宅使用功能老化期一般仅为20年左右。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易变性,住宅的物质老化期与使用功能老化期的不同步性日趋加大。为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物质生命周期,使其适应家庭生活、生命循环周期的演变,就必须对住宅套型进行灵活、可变性设计。尤其是针对中小户型住宅,灵活、可变性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的中小户型住宅缺乏良好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不能适应不同住户对套型布局的不同需求,满足不了人们的长期需要。如何对中小户型住宅进行灵活、可变性设计,使其能够“生长”,从而获得中小户型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小户型住宅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2 中小户型住宅的宜居性、舒适度低

纯板楼的住宅做中小户型不利于节约土地,而且公摊较大,不经济。因此现在的中小户型住宅基本都是塔楼,塔楼住宅通风采光差,居住条件有着先天的劣势,而且现在的中小户型住宅的塔楼多则有一梯十几户,采光、通风、日照和户与户之间的干扰都是问题,这就更加不利于中小户型住宅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3中小户型住宅的灵活、精密设计——以“嘉盛地产杯湖南中小套型设计竞赛参赛方案”为例

3.1 中小户型住宅的灵活设计

中小户型住宅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住宅是以居住者的需求,给予住宅以灵活、可变性,给予住宅以生命,使其可以像家具一样,进行“组合”和“生长”,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把住宅至少50年的寿命和家庭变化的居住需求结合起来,用“易构”的方法达到一个“生长和生命延续”的目的。其途径是设计建设能够调整用途,调整空间的灵活、可变式套型,实现同层可变、异层可变等,可以对中小户型住宅套型进行衍生组合,在基本不增加建设费用的情况下,提高其使用效率,延长其功能循环周期,使其可持续发展。套型的衍生组合是指套型的布局大小、数量、种类等在住宅建设、使用和改造的过程中,根据住户的需求,通过简单的技术来调整和改变原有套型。以下就结合具体实例,从套型间的衍生组合和套型的拓展,分析说明中小套型灵活、可变性设计。

图1是本参赛方案的基本户型,一梯六户,A户型为三室一厅,建筑面积89.4m2,B户型为两室一厅,建筑面积68.9m2,C户型为一室一厅,建筑面积37.9m2。随着家庭结构和人们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以这三个基本户型为基础,可以灵活地进行套型间的衍生组合和拓展(如图2)。

3.1.1 套型的衍生组合

套型的衍生组合是一种较为简单经济的解决中小户型住宅由小变大,使其适应发展需求的方式。它为家庭提供一个长期的、舒适的居住环境,并提高房子的使用价值。其方法主要是通过主体结构不变,只经套内局部大空间进行变动轻质隔断而对套型进行的灵活、可变性设计。只需打开或关闭相临套型间分隔墙中预设的门洞,即可将两户合为一户。从而满足家庭未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数量增多等变化对大套型的需求。合并后的大套型也可根据居住变化情况,如子女迁出,老人离开等进行再拆分,拆分后的小套型既可出租,又可作为独立的办公空间。

图3为A+C套型的组合,三室两厅,建筑面积127.3m2,在这个组合中引入了半间房的概念,在主卧室中预留了半间房,大小为1.7m×3.3m,可以随着家庭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用作婴儿房、幼儿房、书房、健身房、茶室、储藏间等。

图4为B+C套型的组合一,两户的结构不变,只是用共同的入户空间把它们联系起来,两户拥有共同防御的外门和相对私密的“灰”空间,既可以彼此照顾又能保证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是一种更为实用便利的“两代居”。

图5为B+C套型的组合二,三室两厅,建筑面积106.8m2,能够满足家庭人口较多及亲友来访时,都有各自居住的空间或增设学习室等不同功能的空间。组合后的套型,具有很好的经济实用性及居住舒适性、稳定性。

3.1.2 套型的拓展

套型的拓展是指对套型的空间进行改造,丰富其空间并改善其使用功能。在本文中,结合本参赛方案,套型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小户型的LOFT改造上。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层及多层住宅楼的底层的小户型相对难以出售,是房地产公司最后造成很多尾房的原因之一,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土地资源 。如何减少因为楼层先天位置不好而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浪费,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本参赛方案的户型设计上考虑将C户型在底层位置改造为LOFT形式,层高4.5m,两层LOFT的高度相当于旁边3m层高的普通户型三层的高度。购房者可自行将4.5m的层高隔成两层(如图6),充分利用了空间,大大提高了底层小户型的购买力,不但解决了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金回收效率的问题,而且为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在户型设计上获得二者的双赢。而且LOFT户型非常符合年青人的品味,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很好的销售前景(如图7、图8)。

3.2 中小户型住宅的精密设计

主体户型确定为中小户型,并不意味着要降低居住质量和牺牲舒适度,相反是要具有较高的宜居性和舒适度。宜居性和舒适度,涉及到空间关系(居住流程合理)、空间大小(满足居住行为要求)和物理环境(符合健康要求的光热声等指标),后者,主要靠建筑材料、构件、部品、设备性能的提高和集成配套,而空间关系、空间分配则主要依靠正确的设计思想和熟练的设计技巧。特别是中小户型住宅,更要讲究平面布局和不同功能区的关系,流程要紧凑合理,并有功能转换的可能,使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这个前提下,如何挖掘空间潜力,盘活和调动有限空间的“积极性”,则成为提高舒适度的关键,而“中小户型高舒适度”的设计理念的实践途径就是“精密设计”。

3.2.1 合理分配面积

因为面积小,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将总面积合理地进行分配,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挤去无明确用途的泡沫面积,减少户内交通面积,使功能分区既明确又适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住宅客厅的使用度在显著降低,客厅的社会功能正在退化。尤其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客厅在向起居室转变,主要承载的功能就是看电视、小家庭休闲沟通,20m2以内就足够用了。对卧室而言,太大的空间反而会造成居住者的不安全感,而且,对于一般的居住而言,15m2以内的卧室就足够承载卧室的功能。因此,在设计界一般认为,对90m2左右的房子而言,主卧室在12m2~15m2之间比较适宜。中小户型住宅常用净面积数据可以以表1为参考。

另外房间开间尺寸也是确定中小户型设计的重要环节。适宜的开间尺寸有利于室内家具的摆放与布置,对于减少无谓的面积损耗作用颇大。以90m2左右的户型为例,客厅应控制在3.6m至3.9m,主卧应控制在3.3m至3.6m,次卧应控制在2.7 m至3 m,厨房应控制在1.5 m至1.8m,空间尺度合理,总面积也能有效控制。

3.2.2 利用消极空间

合理利用空间角落,如洗手台盆下设置储物柜,设置吊柜和搁板,都是一些消化消极空间的积极手法,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

在我国的住宅入户调研中发现,在储藏间设置不足的住户中,室内往往较为凌乱。阳台、书房甚至次卧等空间都放置了与其使用功能不相干的物品。因此在中小户型设计中,储藏空间的设置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把消极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作为储藏空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如图9、图10)

3.2.3 模糊功能分区

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者连接,不做明确的界定。如餐厅和客厅合二为一,甚至厨房也设计成开敞与半开敞。或者卧室与起居室连通,仅通过隔断分隔(如图11)。虽然独立上有欠缺,不过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空间感。

3.2.4 集中布置管线

厨房、卫生间设备、管线最多,将其管线集中布置,紧凑组合,可以节省面积,便于维修,干湿分离,同时又不影响使用(如图12)。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中小户型住宅设计应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紧跟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体现出技术、经济与人的和谐关系。要以长远的观点和动态的手法,有预见性地建设可持续发展且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可变性中小户型住宅,对其进行精密设计,提高其适应性、宜居性,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这也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贾倍思,王微琼.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 赵筒谦,林建平.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宋源.中小户型精密设计[J].建筑学报,2003.

[4] 蒋媛.中小户型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7.

猜你喜欢

可持续舒适度生命力
辅助应用多功能保暖护肩装置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及体温保护效果的影响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直到世界尽头
绿野仙踪
如梦似幻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新鲜世界的豪华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