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品牌优势 振兴“卢龙石门核桃”产业

2009-09-30王桂秋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

王桂秋

摘要:卢龙石门核桃个大、皮薄、味香,比其他品种的核桃的营养含量高,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核桃。卢龙石门核桃作为优良的核桃品种和国际市场上的名牌产品,被编入全国统编的农业院校大中专教材及有关核桃生产栽培、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书籍之中,凡是学林果专业的人,都知晓“卢龙石门核桃”。“卢龙石门核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品牌优势;卢龙石门核桃;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F71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84-01

一、“卢龙石门核桃”世界著名品牌

卢龙石门核桃,个大、皮薄、味香、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单果重13克—16克,壳皮厚1.2毫米,易取半仁或整仁,出仁率50%~60%,脂肪含量高于66%,蛋白质含量高于17%,比其他品种的核桃的营养含量高。核桃仁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及抗氧化物,含有钾、磷、硒、锰、铁、锌、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核桃具有健脑、健胃、润肺、温肝、补血、补肾、强筋、壮骨、养神、养颜等功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卢龙石门核桃年出口500多吨,销往德国、英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名牌产品,受到各国客商的普遍欢迎;卢龙石门核桃由于近年来的产量较少,2002年出口300吨;2006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有客商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求购200吨出口级“石门核桃”;来自韩国、日本、意大利的客商近年多次来到卢龙采购石门核桃,“卢龙石门核桃”的出口潜力很大。“卢龙石门核桃”与美国的“钻石核桃” 是国际市场上并驾齐驱的两个名牌产品。中国核桃协会会长、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核桃专家郗荣庭教授来卢龙县考察时说:“石门核桃不仅是卢龙的宝贝,也是中国的宝贝,它的品质比美国“钻石核桃”还要好;他转述美国核桃专家的评价说,石门核桃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核桃。”

二、“卢龙石门核桃”中国耀眼明星

卢龙石门核桃的栽植历史有上千年,至今还存留着一片百亩百年古核桃林;有两株三五百年的核桃古树,干径达1.8米,冠径有20多米,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20世纪50年代中期,卢龙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两万多亩,1957年全国核桃生产现场会在卢龙召开。“石门核桃”作为优良的实生品种和国际市场上的名牌产品,被编入全国统编的农业院校大中专教材及有关核桃生产栽培、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书籍之中,凡是学林业、果树专业的人,都知晓“卢龙石门核桃”。

从1983年起,县林业局与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合作,在全县实生核桃大树中广泛选优,筛选出“东杨庄5号”和“高各庄4号”两个优良品系,作为“石门核桃”的代表品种,在河北省核桃选优评比中被确定为优系进行推广,并被收入《中国果树志》核桃卷。这两个优系经嫁接栽培测试,具有结果早、果个大、仁丰、皮薄、易取仁、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口味香甜、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成熟期较早等特点。2008年,卢龙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三、“卢龙石门核桃”产业蓄势复兴

“卢龙石门核桃”,2005年获得商标注册,2007年通过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

经过品种选育,“石门元宝”、“石门龙珠”、“石门魁香”、“石门硕宝”四个核桃品种,通过了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卢龙石门核桃开始步入品种化繁育栽培的新阶段。

卢龙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卢龙县核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确立了良种与品种化栽培、区域与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方针,把核桃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和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作为目标,计划到2015年全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0万亩。河北省林业局把“卢龙石门核桃”产业的发展作为全省的名牌特色林果产业来扶持,秦皇岛市也把卢龙石门核桃纳入全市生态经济林项目予以支持。卢龙县聘请中国核桃协会会长郗荣庭教授、河北省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所长毛向红研究员、河北省林业局原局长张树仁为“卢龙石门核桃”产业发展顾问。卢龙县建立了500亩核桃优良品种采穗圃、500亩核桃苗圃,2008年,卢龙石门核桃栽植面积已经达到5万亩。扶持秦皇岛市棋盘山果业有限公司,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促进核桃加工向系列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王薇]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解读
产业振兴背景下安徽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分析
山东省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蕲春之宝——蕲竹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乡村产业振兴如何起步
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的思考
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的思考
关于远安县乡村产业振兴的调查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