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考核的逆向选择研究

2009-09-30王维斌袁乐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逆向选择约束激励

王维斌 袁乐平

摘要:绩效考核是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增进效益的关键手段,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针对目前国内企业绩效考核效果普遍不佳的情况,应用逆向选择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揭开绩效考核效果不佳的面纱,并从扩大信息透明度、合理规划计划成本、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五方面提出了化解逆向选择的对策。

关键词:绩效考核;逆向选择;激励;约束

中图分类号:F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25-02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主要手段。而成本的绩效考核则是企业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绩效都是其赖以生存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实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一个很简单的原理就是计划成本减去实际成本得到的是效益成本。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计划成本模式,在计划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增加效益成本,显然只有在实际成本上下工夫,要尽可能地减少实际成本,才能使绩效最大化。效益成本就是绩效,绩效可以与工资、奖金、职位升迁等挂钩。企业要想得到好的绩效,必须尽可能大的降低实际成本,从而增加成本绩效,对绩效实行奖惩制度,以激励成本绩效的增加。

国内企业实行绩效考核效果普遍不佳,据“2004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1)大部分被调查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2)大部分被调查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完善,存在众多需要调整的地方;(3)大部分被调查企业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不高。

绩效考核效果难以提升,国有企业中普遍实行的成本的绩效考核方式,但是从实行的结果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从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效益和成本来看,有资料随机抽取357家企业作为样本,有165家企业利润已小于零,即亏损企业数高达46%,其中83家企业甚至产值为零。由于许多深层次原因造成企业环境的恶化,加上人为因素形成反向互动的累积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国有企业大量缩减,其中宣布破产或被其他国有企业并购的约占16%,其余84%的国有企业通过租赁、承包、合资或出售变成了非国有企业,约有6万户国有企业是经地方政府出卖或同意破产的。从此可以看出,企业成本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二、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最先是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提出的,他于1970年在《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首次提出了逆向选择的概念,在这篇文章中,阿克洛夫研究了二手车市场。在旧车市场,卖者知道车的质量,而买者不知,但是卖者知道二手车平均质量,因此只愿按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高于平均质量的上等车就可能退出市场,买者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车又会退出市场,演绎的结果是:市场成了次品车的聚集地,柠檬也就是次品的意思,因此二手车市场也称为柠檬市场。从该例中可以得出逆向选择的基本含义:第一,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也就是非帕累托最优。那么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没有起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将好车转移到需要的买主手中,市场调节下供需总能在一定价位上满足买卖双方意愿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失灵了。第二,二手车市场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传统的市场竞争机制应该出现“优胜劣汰”,但这里导出的是“劣胜优汰”。逆向选择理论给人们提出思考问题的逆向思维方法,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解决了很多问题,是经济学界的一大突破。

三、绩效考核的逆向选择模型

应用逆向选择模型对绩效考核进行分析。我们假设t期计划成本为Pc■,实际成本为Hc■,t期实际成本绩效为Cp■,α为绩效分成比例或者与绩效有关的奖励惩罚比例,员工努力程度为e■,t期期望概率即目标实现可能性的大小为p■,t=1,2,3...n

构建逆向选择模型:Cp■=Pc■-Hc■

员工绩效所得为:SR■=αCp■,α∈(0,1)

根据弗洛姆(V. H. Vroom)的期望理论,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强弱取决于人们工作动机的强弱,人们工作动机的强弱取决于对他们工作动机的激励力量的大小,而激励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的乘积。于是可以得出:

e■=SR■(SR■)·P■

t+1期的努力程度e■决定了t+1期的实际成本,且与实际成本负相关,即努力程度越高,实际成本越小;努力程度越低,实际成本越大,可以得出:

Hc■=?渍(e■),且?渍■■(e■)<0,?渍■■(e■)<0

Pc■是前几期实际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因此可以表示为Pc■(Hc■,Hc■,...Hc■),也可以表示为:

Pc■=■λ■Hc■,λ■为各期加权系数,且■λ■=1

以下对绩效考核进行逆向选择分析。

对于成本绩效,企业一般会定为一个常数,即Cp,可以这样分析,如果定的太高则不易实现,定的太低则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对于员工来说,实际的Cp■是个变数,可以大于0,等于0,小于0。具体含义如下:

Cp■>0,计划成本有赢余,获得绩效收益。=0,计划成本有赢余,获得绩效收益。<0,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绩效收益为负。

假设t期给定的计划成本为Pc■,实际成本为Hc■,员工以努力程度e■投入工作,获得绩效收益为SR■,进入t+1期,企业参照t期实际成本Hc■,调节计划成本为PC■(Pc■

即e■降低,Hc■上升且超过计划成本Pc■,员工的成本绩效Cp■为负,由于企业和员工双方是信息不对称的,企业无法观察到员工的努力程度,所以进入t+1期企业会调高计划成本为PC■(Pc■>Pc■)以便员工获得绩效收益促进员工工作。如此导致实际成本越来越高或者至少居高不下,这样导致企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在市场上陷入困境,面临淘汰的危险,企业因此也难以为继。

四、绩效考核逆向选择的化解

1.扩大信息的透明度。根据逆向选择理论,导致逆向选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即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双方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双方的信息是对称的,那么就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如何使得信息透明,企业对员工作业水平掌握充分,制定出合乎企业实际的计划成本,则是提高绩效考核的关键所在。扩大信息透明度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成本分析,制定科学的业绩标准或成本预算。(2)进一步细化考核预算,化整为零。(3)加强作业过程控制,严格考核。

2.合理规划计划成本。由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要为企业未来考虑。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外部行情和内部实际情况后,逐步降低计划成本以提高绩效的同时,应该考虑计划成本在某一段时期内,如五年内保持一个较平稳的水平。

3.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合理调节计划成本以配合激励措施,达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可以对项目合同实行企业内部竞争招标。用以鉴别员工,达到分离均衡,即信息甄别机制的利用。可以对部门管理者实行年薪制,增加其主观上为企业的着想度。加大竞争力度,推行淘汰机制。对依据市场成本考核未达标的部门和员工,可以实施淘汰,提高企业活力,在竞争中创造绩效。

4.加强企业科研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制定出合乎企业实际情况的计划成本后,如果不进行创新,不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管理,那么企业就不会有进步趋势,只会夭折。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发挥员工创造性,增强企业竞争力,才能不断降低成本,不被市场所淘汰。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减损增效的主旋律。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成本意识的培养,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自上而下树立成本和效益意识。在企业内部加强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同时将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管理者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并消除员工观念里比如“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这样的错误的成本观念。

五、结束语

绩效考核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企业管理者需要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成本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本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相应的成本绩效管理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形式下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成本管理问题,保证企业绩效,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Akerlof, G. A., 1970. The Market for“Lemons”: 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488-500.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3]胡君成,宋源.绩效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陈丹丹]

猜你喜欢

逆向选择约束激励
马和骑师
生命伦理视域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管理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