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写作指要

2009-09-30朱士建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记叙文人物形象

朱士建

一、能力要求

一篇好的记叙文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有一两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叙说的故事情节不必太复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不必太完全,只要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即可。

2.有一两个相对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是一个大写的人。

3.对故事中的人物要注重细节描写。不能一般性地陈述人物的所作所为,须知一两个鲜活的细节描写常常顶得上平板的千言万语。

4.注意衬托和渲染。根据需要适当应用,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二、问题聚焦及对策

1.感情不真实。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文造情。为此,必须写自己熟悉的人事并融入真情,置身其中。

2.选材低幼通俗。大路货,易撞车。为此,整理成长故事,力求独家经历;聚焦“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展示阅读视野。

3.语言贫乏。言不及意,干瘪无味。为此,语言要规范流畅,改变学生腔,变叙述为描写,变直接说为恰当的描写,变自述为引用等。

4.不像规范的记叙文。以议论、抒情代替记叙,没有描写。为此,必须学会叙事,细致刻画人物,适当议论、抒情(最多占篇幅的三分之一),不无病呻吟。

三、写作技巧

古人主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有道理的。教学中,只要掌握写记叙文的常见规矩,就能写出较为合格的记叙文。技法如下:

1.形神兼备法。形,是人物的,包括人物的行动;神,是人物的性格、精神、气质。因此,写人物,一定要体现人物的风采。要精选最能体现人物精神气质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着力用墨,写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性格。如鲁迅笔下的少年、中年闰土和孔乙己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2.以小见大法。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在细节上必须竭尽力量”,“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构成艺术作品的无限小的因素时,他才可能感染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等程度上找到这些因素而定”。由此可见,“以小见大法”的本质,不仅在“以小”——选择典型的细节,更在于要能“见大”——通过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的手指“震动”,“划破了手”却不作声的细节,反映出她既眷念丈夫,又识大体顾大局的美好心灵。

3.悬念法。这是叙事作品中常见的结构艺术。作者突破“从头说起,接下去说”的套路,将故事中的某个精彩场面抽取出来,既不叙前因,也不述后果,给读者留下疑问,使读者渴求解开,从而产生往下阅读的兴趣和冲动。如《枣核》《驿路梨花》《一件珍贵的衬衫》等文章就是这样安排结构的。

4.先声夺人法。这是叙事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这种“先闻其声后闻其人”的出场方式,既有神秘感,又能与环境氛围形成反差,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从而表现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思想特征。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堪称经典,历来为人称道。

5.虚实法。是叙事作品中较常运用的写作技巧。虚写是相对实写来说的,是指作者不从正面直接描写表现对象,而是进行侧面烘托。这种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结合的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最后的常春藤》中的主人公老贝尔曼的崇高人格,就是采用这种写作技巧得以体现的。

此外,还有抑扬法、巧合法、误会法等等。

四、链接教材

教材是例子,要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牢记教材范文,如《我的老师》《背影》等,便于借鉴,甚至举一反三。有道是,熟能生巧。只要掌握写记叙文常见的技法,并投放得当,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令老师拍手称快,妙笔生花。

以上笨拙的尝试,只是一孔之见,仅作参考,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记叙文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如何写好记叙文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