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创新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009-09-30陈国强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教材学校课堂教学

陈国强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否提升,取决于学校是否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充分优化学校的各种有利因素,注重建立三种关系:和谐的领导班子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树立三个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素质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协调发展服务的意识;努力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注重创新实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谐、健康成长。

一、狠抓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应有四种“角色意识”:一是好母亲:要保护学生,使他们免受任何形式的忽视、伤害和身心摧残。二是心理医生:要细心体会他们所思所想,为他们保守秘密。三是伯乐:尽管他们有一些缺点,但要给他们指明光明的前途,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自信与尊重。四是知心朋友:尊重个性,理解他们的困难,让他们有话愿意跟你讲,有苦愿意向你诉。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打造工作卓有成效的教师队伍,培养一代名师是抓好教学的关键。

要成为名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要在艰苦的教育工作环境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在艰苦的环境中提升、体现人生的价值。在三尺讲台铸就辉煌,谱写出壮丽的人生春秋。针对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培养青年教师的‘三、五、十工程”,即要求青年教师“三年出师、五年成熟、十年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和实行“建设新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工程”,本着“学校大力培养,个人主动发展”和“学校推名师、名师带老师、敢于想名师、努力成名师”等措施的制定,大大加速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脚步。同时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运用激励手段,弘扬教师正气,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普遍宣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要想有权威,必须有实力”等,加上建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淘汰不合格教师”的运行机制,广泛宣传“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需要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的教师从教理念,使青年教师在惠高的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使教师把“学高为师素质优,身正为范师德好”“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是楷模。”的思想,灌输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去。

二、创新教学管理过程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坚持做到四个字:“勤、实、细、活”。

“勤”俗话说:“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抓教学离不开勤字,行政班子、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要勤于教学、勤于监督,勤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特征,勤于掌握各科任教师的信息反馈,勤于督检学生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从而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症下药,实现“药到病除”。从而始终使学生的个体发展、班级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走在正轨上。

“实”就是要有务实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教学管理做到“有制度可依,违纪必依,表彰必依”,学校出台教学措施注重可操作性,措施一旦出台就严抓落实,定要措施发挥实效。

“细”教学管理从“细”处入手,“1%的疏忽可能会导致100%的失败”。对学生纪律管理要包括:早读、课堂、课间、两操、晚修这五大块,内宿生还要加上宿舍纪律管理。让在校学生行为规范都在纪律约束之下,同时在纪律要求方面,对于要达到什么要求,实现什么目标要措辞坚定和明确,不留死角。

“活”是学校管理的“生命力”,争取家长和社会力量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变革教学、学习、评价方法

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唯师独尊”的状况,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距离,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校在开展和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实行“教、研、训”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以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更多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艺。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1.深入教学方法研究,突出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创建“注重课堂实效、促进良性竞争,和谐发展,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①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根据教材的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各备课组以近三年中考试题为依据,深入开展中考和竞赛试题分析研究,掌握中考试题的基本命题点。

②以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聚集多层次的课堂反思,结合新课改精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探索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新方法。我们组织了各类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做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案例解读,互动对话;剖析案例,透视细节。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举行这些公开课,不但为教师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学法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①注重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研究教与学双边互动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达标。提倡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学习,做到厚积薄发。

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动促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中做到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关注发展,以学论教

“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上,要关注学生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参与状态等学习状态。我们也把学生的这些学习状态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和出发点,并以此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和反思研讨的过程中,由于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发展潜力;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等,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一批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过去老师们的教学主要思考的是“老师怎么教”,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反思后着眼于对“学生怎么学”的指导。备课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更尊重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元化,优质课堂越来越多。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四、注重校本研究,以研促教,科研兴校

组织教师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具体化,普遍问题课题化。提倡学校领导带头主持课题研究,如本人主持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的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班主任工作研究”;李仕强副校长主持了“学困生的成因、特点及影响的对策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在校领导带动下,全校形成了一个人人争参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现全校共有国家、省、市、区、校本课题20多项。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创新新课程体系和开发校本教材

课程改革方案对课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教材开发政策鼓励一线教师自主开发适宜的教材,教材的本质是在特定目标下,为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编制的,所以教材归根到底必须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那种将教科书视为唯一绝对的教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是不恰当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置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的课程资源,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我校在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丰厚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以校长为核心,教师为主力的编写小组,聘请专家指导,编写了一本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成才指南》作为学校管理的书籍。

六、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和教学的整合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确实令人惊叹,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开始依靠信息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开始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舞台。前卫的教育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主要载体和舞台。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成为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我校的所有教室已安装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平台,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努力,我校教学管理措施日益完善,形成了“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勤学好问,力争上游”的浓厚风气,教学质量蒸蒸日上。近几年,教研成果不断攀新。教师的课题、论文、优质课荣获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奖励,一批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中考成绩连年创辉煌。惠州市总分前十名人数、总分上700分人数、考上省一级学校人数、单科状元人数等各项指标均居惠州市第一。学科竞赛全面丰收。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达532人次,获奖人数和级别高居惠州市前列。其中杨惠德同学荣获第十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全国总决赛金牌(全国第四名)。

作者单位: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材学校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