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课堂遭遇尴尬的几点反思

2009-09-30胡国源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遭遇新课标教学方法

胡国源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当学生对教材,对老师的讲课不再照单全收,而是提出自己的质疑的时候,一些教师经常会因教师素养的缺失在课堂上遭遇尴尬。面对尴尬,我们的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一番重新审视,不得不对教师素养的内涵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

反思一:文化底蕴的不足将导致课堂遭遇尴尬,我们的教师应该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轰轰烈烈地吹遍了中国大地。当第一阵春风刮过之后,人们冷静地发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只有化成教师的教育行动才能得以真正奏效。于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成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或许我们还是把教师的“专业化”理解得狭隘了一点。把教师对教材的熟练把握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掌握看成了“专业化”的全部,一旦教师站在讲台上,在倡导“互动、生成”的课堂中遇到了一群思想活跃,敢于质疑的学生,则极可能无言以对,窘态毕露。

反思二:不顾文本价值取向将导致课堂遭遇尴尬,我们的教师应该是既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研讨语文新课标时我们发现,“体验”一词,在文中先后出现15次。与其基本同义的“感受”一词,出现13次。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独特体验的高度重视。有人说:“体验是语感活动的桥梁,是语文素养的基石。”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时,从热爱语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增强能力、提高修养、陶冶情趣等方面界定了“培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很显然,这些语文素养,很难以机械、呆板的言传口授养成,需要学生通过切身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来感悟、体验。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时时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独特体验的尊重。但是,对于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独特体验”,我们也要大喝一声“NO”!

反思三:缺乏灵性的教学方法将导致课堂遭遇尴尬,我们的教师应该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智慧的“课堂首席”

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导演出一堂生动的、让学生流连驻足的课堂。即使你是只有“一支粉笔一把擦”,但只要你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信手拈来的丰富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满豪情的自信力,你也能轻松驾驭课堂,在短短的40分钟的时间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知识传授得当,课堂组织张弛有度,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能从轻松中获取知识,在欢愉里得到教诲;学生会把上课作为艺术,将课堂看作舞台。

综上所述,要想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顺应时代的要求,不致课堂遭遇尴尬,我们的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遭遇新课标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预防遭遇拐骗
“迟到城”里的遭遇
“祝遭遇各种不幸”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