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教育亟须根本创新

2009-09-18向敬之

师道 2009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音乐

向敬之

提倡、施行素质教育,已是一个老话题,同时却又历久弥新。不少音乐教育研究者和教育者,苦心孤诣,在自己的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素质教育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敦促中小学课堂走出应试教育的纷扰和困惑。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知名音乐教育家郭声健教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一年。访学期间,他在聆听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之余,还特意到纽约多所中小学校实地考察当地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写出了《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国内出版的著作曾大量介绍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较高地位和良好处境,而事实上,目前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并不乐观。郭声健本着音乐教授的良知与责任心,透过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容乐观的现实处境,以及他们采取得力而富有创意的应对措施,反观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我们的音乐基础教育虽有国家政策支持,但仍然无法使音乐教育的地位和处境得到切实和根本的改观。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考察汨罗素质教育典型,迄今已过15轮春秋。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把教育视为富民强国的头等大事。广大教育研究者和教育者,殚精竭虑,在推进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路子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

已在中小学音乐课堂辛勤耕耘30多年的向阳光,以自己擅长的音乐教育切入,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为基础教育领域纵深观照、把握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关系,历经10余载的努力,终于推出《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成为此一方面国内教育界鲜见佳作。

“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以至未来,都是颇具潜力的。如何对这一专题进行探索研究,深入浅出,大胆有效,并及时把阶段性、系列化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把音乐文化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不少音乐专家、教师都在进行理性思考。

大范围推进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有着相等的地位,但是,在当前不少学校,音乐学科因为没有纳入升学考试的主要范畴,只是在原来的摆设地位稍微上升到了完成任务式的地步。事实上,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时代,还是科教愈发昌明的将来,音乐辅德、益智、怡情、促体诸多功用均是突出明显的。进行音乐教育是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部分,音乐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向阳光从文献法研究的角度出发,审视和反思现行音乐教学、教育与教研现状,较好地揭示了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他看来,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使之在一种创新教育的方式中,享受到愉快的艺术效果与教育功效。从作者由远及近、从虚之实的研究视阈中,不难发现其一层层发掘、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深入的力度和宽度。

在《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最显眼的特色就是融汇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新教育理念。而现实往往与之相反,不少一线教育者虽有着耀眼的文凭,但在实际课堂上多半照本宣科、不作深入,年复一年,无所谓升华;而专研机构里的专家们,多多少少有着权威的飘然感觉,只编写了几本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专著,得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数据。久而久之,依然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音乐教育,不因袭其昔日摆设的“尊荣”,就匪夷所思了。然而,作为基层音乐教师,向阳光长期在一亩三分的实验田里,有自己的教育目的、艺术手段和研究方法论,探究出了有益的见解,这些对于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

《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的理论,不是向阳光躲在书斋里想象、捏造出来的,而是有着科学实用的根据——他的实践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从教学实际出发,考察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音乐欣赏与创造表现等诸多方面,较为系统、规范地研究基础性音乐教育。他为素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鼓与呼,立足于音乐文化的普及和弘扬,认真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时代价值,努力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传统文化营养上的理性思辨。

向阳光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师徒式的教学方法,完完全全走自己的路。在他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是主体,他从音乐文化中洞察素质教育的进行,利用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不仅在道德的、社会的教育目的上,还在促进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向上方面,实现对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他通过音乐留给人们感官上、情感上和理智上的满足,使青少年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感情的陶冶,完成音乐文化的审美作用。同时,抓住了音乐文化的实用性,着力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音乐存在,找到了一条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路途。

学科素质教育,不是只为了字面意义的重视,而需在推行层次予以重为。以音乐文化教育为手段,推行素质教育,虽在教育体系和思想上,不是一条创新之路,但从现实的意义而言,又确确实实是一次创新之举。学科素质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层面,也不能宣扬主科副科的非理性安排,而是应当落实在具体的环节。如果说因为艺术学科正式考试在当前尚没实现普及化,就依然坚持不将音乐、美术与语数外同等视之,则无所谓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真实存在。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教学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行音乐文化创新教育,完成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

早在全面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之前的1991年,音乐教育专家谢嘉幸、郁文武就曾出版《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印刷15次后,2006年12月又推出修订本,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此书在吸收近年国内外最新音乐教育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新课标要求,系统梳理了音乐教育的性质及特征、音乐教育哲学、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等内容。在修订时,著者除了在总体结构做了很大扩展,还侧重于从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目的和主线来组织教材的内容,同时为了方便广大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使用,每一章节都配上丰富的音乐音响、教学影像等,使理论教学更为生动,实践操作更为具体。足以证明,中国音乐学科基础教育的实际薄弱与广泛需求。

纵观三位音乐行家的著述,体系井然,蓄学博宏,体现的其实不仅仅是学科教师的经验浓缩,在更大的意义上,应当是一帖清醒剂,无论是对研究者,还是决策者,甚至是对于音乐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都有可能引起最为实际的震撼与理解。郭声健、向阳光们的音乐素质教育课题研究,还只是一个阶段性、区域性的成功,有待于向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同样也期待能有不少音乐教师甚至其他学科教师,接力探究,以致升华,在更新的选择与坚持中,真正培育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念。也深信,诸多研究者、实践者的思索、导引,势必会有一系列新的思路,显耀一缕缕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李淳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学科音乐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超学科”来啦
音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音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