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教我思

2009-09-18李群辉

师道 2009年8期
关键词:乘方代数式对折

李群辉

也说“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有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这里,分母一般是个定数,要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创造教学价值,关键是要“增大”分子,即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如此。对此,我们的前辈已经总结出经验——精讲多练。

从预设的角度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系统授课的内容要惜字如金:主要讲清楚工具类的内容;例题的示范具有典型性;重视分析思路的引导……这是“精讲”的本义,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其实,另一方面,在学生“多练”的环节中,教师仍然需要“精讲”。要知道,学生的讨论基本上是按教师预设的流程进行,其间,教师总忍不住要提示,要牵引,要点评,这是变换了一种方式的唠叨。教师的提示、牵引等很有可能会干扰、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过程。所以,在学生动脑、动手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克制“讲”的冲动,给予学生课内充分研讨、交流的机会,让其真实地展示思路的寻找过程。这时,教师的“精讲”应更多地表现为暗示、反诘、点到即止。要谨记:话不投机半句多。

关于主体参与的有效性。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是“主体参与的有效性”,即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对数学问题情境的关注程度,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等。我以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在于一个“巧”字:既紧扣教学任务,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有教师这样上“代数式的值”的第一节课:

师:你们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教师板书:男生:(x+y)÷2×1.08;女生:(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接下来,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兴奋地进行着各自身高的计算)

师(及时引导):刚才每位同学求出的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大家用自己父母的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

……

这节课的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保证了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广泛度,进而促使学生获得了最大的学习效益。

不妨手脑并用引“探索”。除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外,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师生互动,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比如,在“有理数乘方”一课的教学中,有教师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

动手实践:做折纸游戏并回答:一张1㎜厚的硬纸片对折一次有多厚?对折两次有多厚?对折三次呢?

猜想:一张1㎜厚的纸片(足够大)对折20次后大约有多厚?

导出惊人的结果:一张1㎜厚的纸片对折20次后,大约有10000米厚,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在自主探索的启发下,或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后,经过独立分析研究,就能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这一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把新知识灌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细心观察、亲自动手、认真思考分析、大胆推理后发现新知。学生不但知道了乘方怎样计算,而且明白了其推导过程。

这里,教师通过折纸演示进行导引,让学生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拉近与认识对象的距离,引出探索性的教学过程,从而就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讲究有效提问的策略。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应讲究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把握时机,适时切入;内容有“度”,难易适当;灵活处理,提问得法,等等。

比如,除注重在重点、难点、疑点及题目变通处设问外,不妨针对学生常出现的错误,从其认识上的模糊处来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谬误的比较中辨明是非,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度。举一例:讲平行线的定义,学生都觉得不难理解,可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他们又提不出。这时,教师不妨这样问:“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定呢?如果没有这一限定,能否得到‘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呢?”教师的反诘使学生产生了疑点,促使其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就有利于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解决了学生的一个知识模糊点。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黄江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乘方代数式对折
好玩的纸
指尖陀螺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对一个代数式上下界的改进研究
认识乘方
代数式中的“温柔陷阱”
例说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