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功能堆砌现象”看问题

2009-09-14张新佳

艺海 2009年8期
关键词:形式工业产品

张新佳

一. 前言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所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是有限的,而一个民族要进步不是一个人能实现的。千万人的共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更替才能推动民族的发展。由此可见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接班人的素质,进而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到我国至今,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在这期间,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工业设计人才。但是,其历史的简短决定了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我们设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努力推动其发展进步。

二. 背景

在设计概念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而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须与自然界做斗争。人类最初只会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作为工具,以后渐渐学会了拣选石块、打制石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这种石器便是人类最早的产品。由于人类能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因而产生了石器生产的目的性,这种生产的目的性,正是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由此不难看出,设计的根本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展开的。设计之所以区别于纯艺术,其重点就在于带有目的性。不论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最终都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服务大众。有哲学家就说过,设计的本质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懒。我们姑且不论这话的对错,但依然能从中看出一点端倪,即设计始终不能离开生活,它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存在的。

讲到目的,就必然会引申到产品的功能。人们设计和生产产品,有两个起码的要求或者说其产品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特征:一是标志产品属性的功能;二是作为产品存在的形态。功能即其使用的价值,是产品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19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明确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观点,这是功能论者的标志性口号。该口号至今任然被不少设计师所推崇,由此而引发的功能与形式之争也是不可避免的。(李砚祖:《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三. 现状

我国引进工业设计近40年来,从一穷二白到今天形成一定的教育体系,国外的教育经验功不可没。从包豪斯的三大构成到苏联工程院校的课程引进,我国初步形成了工业设计教育的基础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们所走的弯路,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

国外的教育形式并不一定就会适应我们的国情,时代是进步的,我国引进工业设计本来就比较晚,再照搬国外的早期理论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目前不少学院由于新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由于没有相关经验,便直接套用工科或者美院的教学体制,将工业设计直接划分为基础教育,艺术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块,甚至在三大块的基础上再详细分裂出大量专门课程。由此而导致了学生在单科成绩上非常好看,却做不出一个好的设计来。

功能与形式作为工业设计中一个永恒的争论问题,学生们往往无法弄清其中的辩证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工科学生强调功能,文科学生强调形式的现象。在这种看似连贯的单元式教学中,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往往导师在指导学生做设计的同时还要回过头去给学生补习三大构成。

这种情况并非个别,事实上许多院校都存在一定的这种现象。学生们拿出的设计作品往往会令人觉得啼笑皆非,看似强调功能的作品,却由于强行堆砌了无数的功能而流于形式。

四. 问题分析

笔者在指导学生做产品设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现象。学生拿出一个通用型沙发的方案,然后介绍说该产品除了能供人休息之外还能听音乐,还能按摩,还能折叠一下当茶几,还能当书架等等。零零总总列了一大堆功能,让人眼花缭乱。殊不知这样的设计反而会让人无从选择。 从功能与形式的角度来说,功能是首要的,形式是功能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在设计中强调功能是为了准确的抓住设计的目的,使得我们的设计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并不是为了功能而设计,或者为了形式而设计。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厂家提出的多功能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扩大消费面,以最小的成本解决更多的问题,这种多功能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它是建立在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设计论证之上的。不被受众所接受的功能只会成为该产品的设计败笔。就上面的沙发而言,生活中人们有太多的方式去欣赏音乐了,如果在沙发中加上音响,先不说其效果如何,又有几个人会对这种“没必要”的高端产品感兴趣呢?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设计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它体现了设计师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体会。一件经典的设计之所以会经典,其根本就在于能够引起人们对生活的共鸣。在基础的层次上,好的设计所带给人们的是生活的方便,是艺术的欣赏;在社会的层次上,好的设计则是引领时代的潮流,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能体会到全新的生活理念。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存在较大的缺陷,学生很容易会陷入到诸多的单一课程中,无法在多个学期的课程中找到契合点。学校排课更多的是考虑教室和师资的排布,而忽视或者对课程的连贯性力不从心。甚至有些课程干脆就是乱排,学生先学习了高端专业课才去上三大构成课。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全面把握工业设计的根本目的,和设计的神髓,使得学生的设计变成了一种几何游戏。

五. 总结

工业设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技术,而是两者的结合。光有技术将会抹杀人们的审美情趣,使生活索然无味;光有艺术则是本末倒置,谁也不会去买一辆开不动的车放家里欣赏吧?

于是在功能和形式上,人们优先选择了功能。在设计教育上,同样也是这个辩证关系的演绎舞台。我们在教育中首先要从课程的形式入手,课程的连贯性实用性将是重点。这点国外就比我们做得要好得多,不论是包豪斯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还是英国模块化教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湖南大学在这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以学期为单位,采用了螺旋上升的教学方式,在每个学期都已完整的设计项目为目标,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

这里之所以将功能堆砌提出来,主要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个醒。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学科每年毕业3万多人,而岗位只有区区4千,如果在这样严峻前提下,我们任然采用老套的工科文科院校的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设计人才,那么我们的工业设计将很难走下去了。工业设计走到今天已经不是局限在一门学科的狭小区间里了,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工业设计是综合性的设计,是集合了太多学科的一门艺术,是引领人们生活观念的指针。如果我们不在教育上下功夫,就必然还会出现做设计就是堆功能这类现象。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喜欢

形式工业产品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工业人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工业4.0”之思考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