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昆丑配角的作用

2009-09-14鄢安宏

艺海 2009年8期
关键词:吕蒙正昆剧人物性格

鄢安宏

昆剧中的配角,没有“二路”、“扫边”等名目,而统称“搭头”。开口多的叫“大搭头”,开口少的叫“小搭头”。

从演员的合作关系来看,配角在表演时的作用,还在于衬托主角,演得好坏,对主角影响很大,所谓“红花要有绿叶配“,配角搭配得宜就能把主角衬托出来,相互合作,感到得心应手,非常舒服,戏也就演活了。

昆剧中的付、丑两角担任配角的任务最多,就戏来讲“一台无二戏”配角虽然台词不多,也该根据剧情需要一本正经去演,如果漫不经心就会破坏整个戏,完全起不到衬托主角的作用。我从艺以来就多演配角,体会到只要用心去演,会获益不少。

2007年8月,我团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戏以人传—昆剧四代传承大汇演”演出了传统昆剧《彩楼记·拾柴》,由我出演唐八一角。此配角不仅人物性格鲜明,在剧情发展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拾柴》是《彩楼记》中的一折,讲述了吕蒙正家贫,食不充饥,常赴寺院赶斋,寺僧对吕生厌。一日寺院提早在打钟前开斋,吕闻声到来,却赶斋不及,并遭寺僧凌辱讥嘲。

戏从“吊场“开始。昆丑配角戏中,还有两种任务,一是“吊场”,二是“结尾”。“吊场”是个专称,“结尾”时任务没有一个特定名词。昆剧传统的整本传奇,为了故事连贯,往往在某一出的开头,先由一两个次要人物登场,介绍前面的情节,然后引出主要人物上场,这种开头的场子,昆班名为“吊场”,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折子戏“吊场”就更不可缺少了。

《拾柴》也不例外,前面同样有个“吊场”由付、丑两角分饰木兰寺中的两个和尚唐七和唐八。昆丑在演配角戏中要诙谐幽默、不拘死套,但又要分寸把握适度,就像味精为菜肴提鲜,而在戏里则为之增色。出场念[光光乍]短短四句诗白,就要把两个歪和尚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观众在笑声中被两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紧紧抓住。

在他们的对白中,即说明了由于厌烦吕蒙正常来赶斋,因此改为饭后钟,又介绍了隆冬天气,大雪纷飞的自然环境。演这种“吊场”很不简单,说到吕蒙正,脸上就堆满鄙薄的神气,语气也是不屑一顾;下场时必须拢着手,瑟缩项背,真像下雪天一般,这样就能为吕蒙正登场制造气氛。演员若不能掌握这些特点,人物就没有性格,没有形象了。

由此看来,即使一个配角,戏的分量不大,演员还是应该根据剧情需要,仔细体会,认真表演。以前也看过一些年青演员演这出戏时,故意卖弄耍彩,只演程式,没有人物个性色彩,整个戏逊色不少。

戏中的唐七、唐八都是歪和尚,但性格迥异,唐七粗暴无理,处处恶语相加。而唐八表面显得和气善良,骨子里却更加阴险毒辣,从和吕蒙正见面就可以看出,两个僧人吃饱喝足,吕蒙正上前施礼就被唐七打了一耳光;唐八赶紧劝住,并且还客气地互相解释误会,似乎是个好人。戏演到吕蒙正被冻饿逼急,唐七又要动粗时,唐八又出面,他知道像吕蒙正这样的读书人气节最重要,就抓住他心中最容易受到刺激的要害,于是原形毕露,心怀叵测地说:羞他几句。在接下来的[宫娥泣]的唱词,极尽讥讽嘲笑之能事,把吕蒙正比作猪狗不如,连骂带打并放狗,把吕蒙正赶出山门。使吕蒙正斯文扫地气得几欲寻死。

只有正确理解剧情,才能使戏中的矛盾更加突出,各个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使观众感到吕蒙正不是迂腐可笑,而是报以深深的同情;也看清了不良僧人嫌贫爱富、尖酸刻薄的丑恶嘴脸。

掌握了以上几点,加以昆剧规范的身段、细腻的表演特点,下意识地、有机地溶合在一起,着重刻画人物内心,认真揣磨人物性格,表演起来才会游刃有余,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产生共鸣,随着剧中人物悲则悲、喜则喜,达到良好的剧场效果。

此次赴香港演出《拾柴》以其极具湘昆韵味,人物刻画细致的精湛艺术表演,轰动香江,博得了观众和同行的高度认可。演出结束,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此次成功演出,使湘昆在海外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为湘昆在昆曲界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湘昆此折戏已成为昆剧经典代表作之一,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在任何戏中,千万不要忽视了配角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昆剧团)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吕蒙正昆剧人物性格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罗周昆剧创作论
吕蒙正拒收宝镜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宽容的吕蒙正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宽容的吕蒙正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论张弘的新编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