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2009-09-10张子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网络时代中学生

张子超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互联网长大,就不可避免地凸显网络时代青少年的鲜明特点。了解网络时代中学生的特点,以及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从而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对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网络时代中学生的特点及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浅析

“90后”是当代中学生的主体,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90后青少年共有的特点:满嘴的网络语言、玩QQ、用火星文、写博客、带手机、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又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令人担忧的是,网络的隐蔽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冲击着人们的责任感,导致青少年道德日趋失范,引发人格分裂,道德价值观念日趋模糊。

1网络道德失范,价值观念较为模糊

网民的隐蔽性,淡化了人的社会道德意识。一份对中学生关于“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的调查显示,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有35.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复制、抄袭文章是不道德的行为,有16.1%的学生不认为在网上私自使用别人的帐号是不道德的。网络一代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是缺失的,网络言行随意放纵,自我意识强烈。在BBs聊天话语中,有这么几句比较“经典”:“禽兽尚且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我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往火炕里跳,我会闭上眼睛的”等等,漠视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昭然若揭。调查中还发现,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

2“见多识广”,个性张扬,自以为是,缺乏毅力

电脑和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视野。信息高度密集的互联网,使沉浸其中的中学生信息和知识都很丰富,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上网交友、聊天、玩游戏,几乎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不强,尤其是面对陌生人时更是寡言少语。他们宁肯生活在网络里的虚拟世界,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以适应现实的生活,因此内心有时较为空虚。他们对网络上得到的各种信息“兼收并蓄”,似乎“见多识广”,但却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他们不再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而是将信将疑,甚至排斥抵触。不听老师指导、自以为是的学生渐渐增多,他们敢想敢做敢犯错。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无法做到出类拔萃时,就会选择其他各种方式获得心理满足。比如说,上课调皮捣蛋、染发、留怪异发型、早恋、抽烟、打架斗殴等等,试图通过这样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难怪很多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网络时代的中学生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缺乏毅力,还缺乏那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在学习、生活中如果一帆风顺,他们就意气风发;如果遇到困难挫折,就消极气馁,甚至容易走极端,以至于中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积极应对网络的挑战

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也充斥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制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据有关资料统计,互联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电脑网络消除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60%的学生是无意中接触到色情或暴力信息的。有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会去刻意地寻找一些色情或暴力信息。

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挤压,传统的道德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学校应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还必须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根据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_息、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使之明辨是非,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网络道德,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为将来实现高尚的道德人生夯实根基。正如劳凯声教授所强调的:“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由于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渐引发的青少年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的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铸成他们终身发展的遗憾。”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

一是开设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德育课。把德育课搬上网络,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于学生接受的信息,通过网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网络就某一道德品质的问题进行调查、辩论、研究,达成共识,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体系。通过校园网络,创办德育工作网页,发布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活动的信息。利用信息公告栏这一开放园地,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教育。通过聊天室、BBs论坛、校园贴吧了解“学生在网上做什么”,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指导,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的目的。

总之,网络时代的到来必将会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回避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只有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才是正确的决策。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网络时代中学生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网络时代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网络时代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