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气

2009-09-10邹梅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尾巴多媒体课文

邹梅芳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媒体的多样,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并且现在新教材都配有相关知识的光盘,辅助教师发挥新教材的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多媒体在课堂的运用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多媒体是图象、文字、动画、声乐、视频为一体的教学工具,它能突破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一些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当前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要使小学语文教学跟随新世纪的脚步,使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时代的生气,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就要用好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增进交流、飞跃互动

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进交流,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1生生互动

例如,《晏子使楚》的教学中,教师安排“第三次侮辱”给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表格。在学生完成表格后就可以利用投影仪很好地进行交流。教师只要叫学生拿上自己的表格放在投影仪上,就能把自己的意思和同学交流了,互相讨论比较怎样填更加合适。既节省了时间,又增进了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了解了他人的看法,还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2教师、多媒体、学生之间互动

多媒体课件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众多模块的组合,充分考虑到多种教学构思,为教师和学生留下足够的、灵活的思维创造空间,使用者在教学或学习中能灵活自主地选择教学或学习的路径和方法,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一些思考练习题、对比阅读题的设计,既考虑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考虑到学习中的及时反馈、评价,使教学或学习过程的及时调控成为可能。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有些古诗、词语难以引导学生准确有效的理解,还有些物体难以用语言来具体的说明,它们是很抽象的,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使文字表达生动化,使难点迎刃而解。

例如,教学《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可以用电脑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这样的图景: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地从鹳雀楼的前方向东流去。这种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动有静、壮丽多娇的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涵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又例,教学《赵州桥》第三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段主要是写赵州桥的美观。那么,美在哪里呢?教师依次打出“两条飞龙,前抓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两条相互缠绕的龙”三张投影片,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再出示“相互抵着”、“相互缠绕”、“回着遥望”、“戏珠”等词语,让几位学生来到投影前指着图解释。全班同学对照画面很快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然后,教师横向匀速抽动这三张影片,让学生感受到了“所有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使他们将抽象的语言内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至此,全体同学不但深切感受到赵州桥美观的特点,而且还会体会到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学生对文中语言的理解已不再是表层的理解,这时,再让他们对照画面复述课文。复述中,他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益于言表,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由此可见,巧妙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创设激情,培养兴趣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结构是语句汇成段篇,根据文字的表达学习课文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落后,其掌握的难度大而且枯燥。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设计可以从听变为说,从说变为看,达到认识,这样他们不仅不会感到厌烦,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比尾巴》一课在练习一问一答中,放课文录音,听准疑问的口气读法和回答的口气读法:“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通过听,在模拟、逼真的意境中直观地帮助学生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现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特点。为了认识其它动物尾巴的特点,从荧屏上出现了各种动物,突出各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如猴子的尾巴长,它能挂在树上打秋千。同学们的兴趣马上吸引到学习上。特别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孔雀开屏的壮观使学生大饱眼福,从孔雀尾巴的形状、颜色、花纹知道了“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一句的原因,加上老师指导学生做些简单的动作,同学们分角色边问边答边表演,兴趣可高了。看着银屏上的动物,再说一说其它动物的尾巴特点,进行比较长与短,比较大与小,比较谁美。然后自己动手做尾巴,给动物们贴上各自的尾巴,出示在投影上,大家一致评比,看谁的尾巴贴对了。这样使枯燥的教学趣味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潜移默化,无声胜有声

小学语文教学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情感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使其难度大为减轻。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知之甚少,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开始,可用多媒体放一小段哀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难过、悲伤)师: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紧接着结合课文第一段内容放录象,看当时长安街的万人送总理的感人场面。如此感人的场景必然会感染每个学生,把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无声中传递到学生心里,让学生体会到人们在等待中的焦急心情。情感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描述,只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感触。

上面几点只是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现,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随时代的发展将逐渐展现它独特的生命力。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成为现代教育中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尾巴多媒体课文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谁的尾巴最奇妙
端午节的来历
比尾巴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