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合的重要意义

2009-09-10王凤荣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极光古诗学科

王凤荣

课程的整合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资源丰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较为微弱。随着课堂改革的迈进,信息技术的介入,这种整合恰恰使得这种局面有了转变的机会。

在语文课程中,不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而且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欲望出发,主动去获取语文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对于以人机交互为显著特征的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能够改变传统的静态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使其主动参与,并通过多媒体信息内容的引导,从贴近生活角度出发去接触社会,这样就避免了一切听从教师的局面。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还可以灵活地把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图象、声音、影视等方式传达,改变传统的单一一本制,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有效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与兴趣结缘。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性活动为学生积极主动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真正地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只是一本语文书。很难想象学生对这一本语文书能保持多长时间的兴趣与学习热情。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能够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优势,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成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赋予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新的涵义。

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授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诗的艺术魅力,基于学生已有相当数量的古诗学习的积累,我拟定了一个基本问题:“古诗为什么能流传至今?”问题来源于学生,现在我又把这个“球”抛给了学生。学生对于寻找此问题的答案显示出空前高涨的热情,他们自发地组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浏览古诗教学网站等等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确定了若干个单元问题:①古诗与音律美②古诗与品画③古诗与认字识字④古诗与中国古文化传承……最后各小组分别以电子演示文稿的形式、以板报的形式、以网页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做了演示汇报,把他们的对于现代人学习古诗的必要性的理解之深展示的淋漓尽致,取得如此效果,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网页的演示,不只在形式上更为现代,也明显地表露出学生对中国古诗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起他们作为中国人有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使教师拓展了知识视野。例如以上学古诗的例子,从中我也知道了许多先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和学生一样我也是这次拓展学习的受益者。丰富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让学生的学变得更主动,真正让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象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在语文的新授课中,我们对课文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如每篇课文的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这样,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能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学习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藤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但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并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凸显。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课上我播放了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让学生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改革中来,不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极光古诗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唯美极光
劳劳亭
神奇的极光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
“超学科”来啦
神奇的极光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