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

2009-09-10边玉山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分子动画多媒体技术

边玉山 彭 鹏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关键,都集中地体现在如何把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物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健康成长、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基地,这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更新教学手段,合理选择和应用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手段,使两者有机结合,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概念规律教学的整合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事实中抽象出来的,不容易理解,所以难于记忆。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将抽象枯燥的概念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例如《压强》一课中,学生把握不好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什么情况下等于外加力,什么情况下等于二者的和或差。在探究学习中,我用PowerP0int来显示实例,在每个例子中穿插一个小的动画,即把压力的作用点附近放大,并且用醒目的颜色把这个垂直于接触面上的力画出来,将压力的“挤”、“压”、“垂直”的特点用具体的区别于普通的展示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通过动画来感受到压力与有“挤”、“压”效果的力大小相等。再如分子的运动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然而要在教学中分析、说明分子运动的规律,仅凭想象很难理解,单纯让学生去记结论又觉得太枯燥乏味,多媒体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充分运用Flash动画来处理一个个直观的分子的运动情况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同学们再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想象、拓展。从而得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一分子运动理论。这样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动画情境,既满足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又与学生的思维同向同步,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知识同向迁移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整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部分的物理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过程不但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等的局限,而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或错误,使得一些物理课题不能实现实验教学,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利。如火箭升天、原子弹的爆炸、粒子的衰变等,都是依靠教师用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综合处理文本、图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数字化信息,将图文并茂的实验过程展现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实验”的能见度及“实验”效果。

当然,实验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是虚拟实验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不可因虚拟实验而减少真实实验。相反,凡是通过努力能够让学生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做。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适时适度地将虚拟实验与真实物理实验整合,这样才能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和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位教师精雕细琢。物理学科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相矛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新鲜情境,冲出课堂的狭小空间,走向大自然,甚至走向宇宙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运动和静止》一节中,选择运动着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是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球、卫星和太阳三个星体按大致位置制作成一个动画,分别演示以地球和太阳为参照物时,卫星的运动与静止情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另外,很多工具型的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持。还可应用大量的操作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整合实践中,要注意科学性,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为整合而整合,应以既要使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原则。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但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整合。

猜你喜欢

分子动画多媒体技术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走出引力与斥力的误区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对比学习“分子”和“原子”
动画迷,变身
臭氧分子如是说
动画总动员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生物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