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切入 绽放精彩

2009-09-10叶秋芬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内角重难点直观

叶秋芬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减负高质已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我认为要减负就必须在有限的课堂内,让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恰好具备这种功能,也由此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是非常重要的。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全社会急切呼吁“减负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可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使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童话是孩子的最爱。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个个童话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乐学好学。比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在引入新课内容时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有三只猴子分别拿着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在讨论着。拿着钝角三角形的猴子很自信地说:“我的内角和最大。”拿着直角三角形的猴子跟着说:“我的三角形内角最大!”拿着锐角三角形的猴子有气无力地说:“我的内角肯定最小。”然后根据多媒体画面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猜想、小组合作验证得出结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感到新鲜,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发言热烈。

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化繁为简、精讲多练的目标。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图片、文字材料等制作好,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展示。这不但大大节省了板书、讲解的时间,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再现更多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尝试对重难点进行独立解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对重难点进行巧妙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第四册的“找规律”一课,找循环规律是本课的难点。在探索规律的环节,先出示用四组四种颜色形成一排的画面,创设疑问:用这四种颜色的地砖去铺房间的地面,有没有规律?通过课件演示分割形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找找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汇报分别从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各个角度有什么不同。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用语言表述规律有很大难度,但如果在汇报的同时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反复演示,学生就不难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从而使规律深入人心。既节省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巧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造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教学活动所用的机会。

如“平移与旋转”一课,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教学时先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出示几件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电风扇、铁拉门、电梯、轮船、风车、飞机、闹钟等,它们各自在运动,通过观察让学生体会它们运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直观地看到两种不同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通过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自己“做数学”中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巧用多媒体,抽象知识形象化

“百闻不如一见。”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运用多媒体可使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逼真的动画,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复杂的变为简单,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直观形象中感悟了知识。

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例子“36—8”时,个位“6减8不够减怎么办”?如何从36根小棒里去掉8根是教学的关键。其计算过程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掌握。通过学生在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感知中发现两位数减一位数当个位上不够减时,怎样去用十位上的“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去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再运用多媒体演示摆小棒的过程,方法更加清楚,教学效果更佳。在讨论与演示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经历的看~想一说一做一看,层层深入,学得轻松。

巧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小学“空间与图形”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低年段小学生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不仅是为了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低年段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如此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总之,多媒体技术可以灵活渗透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奇趣的情境,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诱发学生主动、积极、灵活地去思维。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我们在运用时,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内角重难点直观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