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

2009-09-10吴晓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灌输教学内容科学

吴晓敏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的方式。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在全国中小学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极大地影响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小学科学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很大的不足就是经常会出现一些脱离现实、时代久远的统计信息,教学内容明显滞后,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因此,科学学习材料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学生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最必需的内容。

例如小学自然十一册第7课《火山和地震》,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信息,从学生最关注的地震信息、以及强烈地震和火山喷发所带给人类的影响出发,让学生在周围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的“原型”和最新信息,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和对新鲜事物及新信息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研究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的形成过程。但是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宏观,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因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地壳运动变得具体和形象。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地球的地壳运动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更使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利用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整合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作为创新型教学的尝试,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自然十二册第20课《恐龙时代》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研究项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提出的研究项目。然后,师生一起利用网络的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方面都能达到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

总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学生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渗透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

猜你喜欢

灌输教学内容科学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科学拔牙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及其改进
评“灌输论”的学术论争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