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课程整合初步思考

2009-09-10陈秀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课件历史

陈秀芹

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效率,改变结构,创立综合性的课程文化。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其优点,也要克服不利的倾向。

初中历史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引入中学历史课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多媒体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介,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可以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例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地排列起来,分别演示了航海家的航海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坚持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可以进行互动式的分层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现代教学呼唤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分层自主学习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以学为主”的“学件”或构建“资源库”,学生在掌握必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自己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可以充分挖掘德育因素,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在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用大银幕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的相关片断。这样做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轻而易举地使学生理解当时林则徐用海水、石灰来销烟的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法效果更加到位,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

初中历史课与信息技术整合应避免的倾向

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历史课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初中阶段不要盲目加大知识的容量,必须围绕课程标准取舍。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历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不要随意加大知识的容量,否则学生接受信息过多就会造成“胃胀”、“消化不良”,这些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因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一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地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

应避免在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这不利于能力培养。课件的制作力求精致,实用,简便,忌“花”、“虚”、“繁”、“难”。设计电脑课件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要避免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而忽视教师作用的倾向。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都是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必需的。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忘记了教师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这些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教学过程不是由机器主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

总之,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真正从历史教学规律出发,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实施有机整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的美,最终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历史课课件历史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