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折腾行吗?

2009-09-10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医院教育

成 成

作为一个饱经内忧外患的民族。不折腾是国富民强的前提,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福音,是享受30年改革成果,普罗大众从生存走向生活的向往。可是,我们期望的这个拐点,恐怕还不是仅仅能在期望中顺利地迎来。

先说咱小百姓的医疗。那天我领着生病的母亲奔向医院,撇下病人,冲进挂号的队伍,8:15分挤出来,满心焦灼,——一上午的号都挂完了,一个专家平均40个病人——人家医生没有偷懒,差不多把自己变成了体力劳动者,你想想还有做化验、图像检测重新回来确诊的——怎么这么多病人?听听周围的口音你就明白了,大家都奔着大医院来了。为什么?我的父亲曾经因为疼痛难忍,决定在县医院做胆结石手术,结果手术大夫是从省医院请的走穴的,手术中途医院停电了,家属拿了应急灯对付,为此作为子女我们惭愧了好几年。当时我就把那盏应急灯留在那间手术室,含着眼泪和忐忑的心情赶紧打扫病房,那里满窗台的死苍蝇让我触目惊心,没齿难忘。基层的医院凋敝到了何种地步?曾经,赤脚医生满田走,40岁左右的国人好多都是在他们的手中活泼泼地来到人间的,而国外的社区医生头脑里装着每个成员的身体档案,能在举手投足间就生活习惯和细节给予预防和指导。我们怎么把原来有生命的机制、结构都弄丢了?前进的代价总是倒退回去再恢复,好像刚刚修好的马路就割开,刚盖好的大楼就推倒,这种“螺旋上升”的慨然容许就是折腾。既然好的、有价值的折腾没了,那折腾回来就是早晚的事情。而我们把“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胜利法的惯性心理和行为贯彻下去,就是谁都不为这种不科学的发展观承担责任,所以总是有人折腾得欢,当然,肯定有人,更多的人被折腾得惨!

再说咱老百姓的教育。咱是世界上最心甘情愿为孩子的教育买单的家长了,几乎家家都是不需要注册的无限责任公司,孩子的舞台有多大,父母就是卖血,也要为唯一的一个孩子点亮大功率的追光灯。但是,现在这教育之重。也让众多的家长无法承担了。显性的,大学值得念的和不值得混的,逐年攀高的学费,隐性的,从考前的经年的补课费,录取的活动费、毕业后的“买”工作费;看看高校的生态:翻牌子的“鸡窝”学校,假联合的“克莱登”全球一体化N加N大学,曲线救国的以学历升级为业绩的职业学院,最后是这个国家占有资源80%以上的国企仅有20%多的就业容积,他们对外收敛,对内却开放利益瓜分的能级,成为赢者通吃的封闭壁垒。今年,有40万弃考的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无望进入更高的阶层,即使付出身体的、金钱的代价参与扭曲的竞争,难以以一己之力抵抗这头吃得肥硕而充满官府昏庸的教育怪兽。而更小的弦子,也在这个扭曲的教育怪胎中被残害,你看小学生那写不完的作业,刁钻古怪的奥数题,铺满大街小巷的英语课外班有英语替代汉语的大气势,小学生被假作真时真亦假考级(艺术课)累死,中学生被熟练工、学徒工似的考卷(升学)累死,最后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恨不得一把火烧了所有的书本,不仅厌学,而且厌恶所有的文本、文字,厌恶所有的权威、说教,只剩下爱情的补修课了,爱情大跃进吧!昏天黑地几年混了个文凭出来,自己底虚,社会拥挤而且无规则变奏,找不到工作,更找不到自己。

作为世界工厂,有中国制造而无“技术”“专利”。没有弄清自己的发展进程只能是个工业化的阶段,把早已有的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框架冷落掉,闹哄哄普及高等教育,到了大众不为这样的大而无当的教育买单的时候,能不折腾回去,行吗?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我的一个民办教师身份的老辈亲戚说:过日子不能老折腾。对于那些折腾的愣头青,他磕着旱烟袋说:没办法,眼窝子浅,看不远;气量小,听不得劝,就是个折腾的命!

猜你喜欢

医院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