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课不能走过场

2009-09-10张素兰李景龙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听课者立论角度

张素兰 李景龙

在推动合作学习的课题实践中,我们有更多机会走进课堂听课、评课。责任感的驱动,使得我们对做课、评课做了更多的研究。

一、做课,要做“素课”

做课、听课、评课,是校园生活中的内容,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在谈基本功之前,似乎更应该关注这些事情的目的。做课以表演为目的,也就偏离了应有的方向;听课以应付差事、完成任务为基点,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主张,做课要做“素课”。“素课”是平常素日的课,是朴素无华的课。“索课”是孕育素质的课,“素课”不同于“俗课”。

做“素课”,就是要展示平常上课的基本环节、基本风格、基本状态。这样,呈现给听课者的是日常教学的真实,真实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才有可以学习的价值,才有推敲改进的价值。有的做课,事先在别的班级演练了很多遍,甚至是在同一个班级演练了很多遍,最终像是背台词一样程序化、刻板化。这样的课,即使是很好,也让人没法学,也不便于指出缺点和不足。这样的课,难以给做课的人带来提高,也难以给听课者带来实质意义的启发。

做课,可以比平常素日的课更加用心,但不能与日常的课偏离太远。只有这样,评价做课才接近于评价常态课,改进做课才接近于改进常态课,学习做课才接近于学习常态课。一些大奖赛的获奖课,让人感到“好是好、就是学不了”,就是因为它已经远离了“素课”,远离了常态,这也是那些获奖课、优质课难以对课堂面貌改变发生影响的原因之一。

二、评课。要评出水平

做课、听课、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可是这并不能掩盖问题的存在。比如,听课的老师多有听课记录,却少有听课的反思。评课者往往多说官话套话,少说具体的个性化针对性强的话,多说优点少说缺点。实际上,评课者有着内心的防范,惟恐哪句话说得不妥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所以宁可说“正确的废话”,也不实话实说;由于不肯实话实说,听课时也就不做实质性的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做课、听课、评课也就像蒸馏水般索然无味。我们主张,评课不能走过场,评课就要评出水平。高水平的评课,在提高听课者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评课者的水平。所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评课,对于评课的老师来说是一个“长本事赚便宜”的事情。摆脱走过场的外在形式,评出高水平的深度内涵,就应该在以下方面下工夫。

1、在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评课

抛开对于知识的研究,听课和评课就只能在一般层面上体验场面、观看过程。当然,这样的听课和评课也是必要的,也能取得一定的收获。可是,如果没有学科知识的研究背景,那么对于其中的亮点与瑕疵也就难以发现。即使是同一学科的老师听课,有时跨越了初中与高中,老师们也难以发现其中的奥妙。所以,我们建议在评课之前钻研教材。作为物理与化学教师,我们曾经听了一节初中的数学课《因式分解》。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发现过去教材中出现的“十字相乘法”在新课本中消失了,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十字相乘法”是“公式法”的变式,它们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单独出现了。后来经过一定的渠道获悉,这正是新教材编写者的理解,我们的想法得到了求证。“公式法”主要指下面的三个公式: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在研读教学辅导书时,我们注意到参考书特别关注这三个公式的基本特征。学生在阅读时,也许会在不经意间把这些公式的特征一带而过,老师在上课时也可能注意不到。假如学生对于这些认知不足,在磕磕绊绊的情况下进入解题状态,会极大地降低上课的质量与效率。在听课时我们发现,老师的讲课应验了我们的猜想。那节课上,在对于知识理解“半生不熟”的情况下,学生进入了相对盲目的解题状态,课堂很不顺利。后来评课时,我们讲述了三个公式的特征,讲述了为什么要突出三个公式的特征,讲述三个公式的特征在解决问题时处于什么地位,讲述了怎样围绕三个公式提出问题设置训练。老师们听了以后觉得非常受启发,对于我们以专业的眼光进行跨学科深度评课,他们深表叹服。其实,我们并没有做别的,只是在课前多了一点教材研究。就是这样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工作,就增加了听课老师和做课老师的收获。

2、站在发掘者、学习者的角度评课

王敏勤教授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踏上火车,到全国各地的实验校、实验区去听课。他说,坐在摇摇晃晃的火车里,就像坐在摇篮里。课堂是孕育教育专家的摇篮,他躺在火车上就能够安然入睡,在家里的席梦思床垫上却经常失眠。作为一名令人尊重的和谐教学法专家,他被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尊称为导师,可是他首先把自己定位为课堂优秀资源的发掘者、一线教师的学生。这正应验了一句话:“要想当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评课者就应该这样,目标要高,姿态要低,就像在地面上起飞的鸿鹄,它可以一飞冲天,可它最初一定是脚踏实地。

3、站在教学程序的角度评课

优化教学程序,是优化教学的必要前提。以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一实践为例,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比如对于重点问题,我们在课堂上采取分段突破、分段落实的办法,这种程序就避免了教师单纯讲述,“雨过地皮湿”的现象。同样,在评价课的时候,我们不该忽略课堂程序的设定是否优化。

一般来说,文科课程不但能够让文科的老师听懂,也能让理科的老师昕懂;理科课程不但能够让本学科的老师听懂,也能够让其他学科的理科老师听懂,这是检测程序是否优化的基本底限。否则,就证明程序设计出了问题。

4、站在立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评课

我们主张,把立论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评课。这样做,可以实现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收益的最大化。

所谓“立论”,就是阐述自己的教学主张。当评课者把“立论”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的时候,评课将会高屋建瓴。比如,我们在天津的一次评课时,就以《课堂是实战》为题展开。我们阐明:为什么说“课堂是实战”,为什么要提起“课堂是实战”这一话题,这节课是否体现了良好的实战,怎样进行课堂改进才能进入更好的实战状态。在山西的一次评课,我们以《评课:在交流中实现共赢》为题展开。围绕这一话题,我们阐述了:通常的评课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高质量地评课。在这个基础上,后续的教学评价也就顺理成章。我们感到,有立论的评课才有评价的逻辑起点,有立论的评课才能使得评课富有思想,有立论的评课才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记忆,也给他们拓展出思考空间。按着这样的方式评课,哪怕是做课的质量不高,听课者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听了我们这样评课,老师们总是感到不虚此行。

所以和我们一起进行课题研究的人数不断增加。在我们介入的做课、评课活动中,老师们总是克服重重困难前来参加。

5、站在友善合作的角度评课

在知识分子云集的学校里,不缺少智慧与能量,缺少的是开掘智慧、挖掘能量的前提与方式。如果是文人相轻,那么就不具备智慧融通的前提,评课也就在心理隔离的背景下进行。心灵开放,与人为善,是评课者成功参与课堂评价的心理基础。它要求评课者突破门户之见,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本身。对于评课者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里所说的“心”,首先是友善之心,包容之心。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带着友善的心态,切实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们能够心领神会。当我们以友善之心对待评课时,对方总是以心灵的感应做出友善的回应。他们说,针灸和手术给人带来的痛苦是短暂的,可是它毕竟能够帮人恢复健康。

6、站在学习过程的角度评课

课堂上所呈现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以前置到课前的预习甚至是“预习作业”,可以后续延伸到课下的复习巩固、背诵默写、习题演练。所以,体验课堂,我们不但要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上做了些什么,还应该看他们课下的负担有多重。对于这些,只要略微留意,这些信息就是可以捕获的。现在经常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工作是可以通过评课来加以指导的。通过评课与指导,应该对课下学习时间过长、课下作业过多、反馈速度过慢、反馈间隔过久、矫正力度过轻等问题加以修正。

7、站在认知发展的角度评课

站在认知发展的角度,就是设身处地地研究一下,看学生是怎样想问题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已经储备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比如,在初中的物理教材中,已经清晰地表述了牛顿第一定律。在高中的物理教材中,教材再次出现这一内容,而且就教材的表述内容看,相互之间的差异很小。也就是说,高中物理教材中讲的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已经很清楚了。如果就教材而论教材,那么就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背景与认知发展轨迹。站在这样的角度,执教者就应该进一步开掘课程,指明教材中不曾说明的,甚至是一些参考书上也不曾说明的。这是对于执教者的要求,也是对于评课者的要求。

8、站在透视知识的角度评课

作为国际一流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回到南开大学后,南开大学数学学科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陈先生回到南开大学时已经进入晚年,一些研究已经力不从心,可是他对于数学学科前沿的把握,对于数学知识的透彻领悟却是无与伦比的。正是这样的指导,使得一批年轻的数学家在这里快速成长。这正好比是武林里的一句话,叫做“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在中小学里也是这样。评课时我们应该关注执教者是否把握并揭示了知识发展的整体脉络,是否帮助学生打通了知识的关键点,是否帮助学生突破了认识的难点,是否抓住了知识的重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评课时,一些缺乏知识研究的评课者容易被课堂表面的热闹所迷惑,他们需要通过钻研,从学科的门外跨进学科的门里。

9、站在学生的角度评课

课堂最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对于课堂评价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作为参与评价课堂的专家或是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听课时,我们可以知道某些问题的答案,知道它的思考过程,可是却很难猜测提出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却难以理解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站在学生的角度,会感到这样的课堂很乱。在评课时,我们应该揭示这种不清晰,帮助执教者走出知识的杂乱感与教学行为的忙乱感。

10、站在现身说法的角度评课

据说,释迦牟尼在说法时要现出自己的原形,这种做法叫“现身说法”。评课也是这样,单纯地评价别人,当然也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可是,大家都知道“光说不练假把式”的说法,如果评课者能够把自己置身于执教者的位置,亲自说明“假如我上这节课”,这样也就拓宽了对方的认识角度。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我们在评课时不可能说得十全十美,可是却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晒”在阳光之下。这种和谐氛围的营造,或许比评价时所说的内容重要许多。

猜你喜欢

听课者立论角度
用“活起来”的党课激发“细胞活力”
神奇的角度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从“分离论”到“中立论”——美国宪法中的政教分离
胡永盛教授从脾胃立论辨治疑难杂症
横看成岭侧成峰——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
礼之于性——以《荀子礼学研究》立论
“听课者”——一种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