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差生也成课堂主角

2009-09-10王海珍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差生笔者数学

王海珍

科任老师眼中的差生,与班主任眼中的差生有一定的区别,往往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笔者长期从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成绩差的高一学生所占比率逐年递增,而我国现阶段教育原则是“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面对这样一群成绩上的弱势群体,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呢?值得我们数学工作者思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主体性教育原则决定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感受和体验。数学尖子生常常是课堂的主角;而差生往往会被忽视,或因自身行为的负面参与(如讲话,开小差,打瞌睡,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而成为课堂无足轻重的陪衬人物。笔者近几年来努力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这类差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态度,力求让他们也成为课堂主角,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断层

教育心理学强调,知识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智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智力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大多数成绩差的学生初中没有好好学,导致数学基础知识断层,数学基本技能欠缺,从而失去学习信心,泯灭学习兴趣。如去年九月碰见一个学生,他上课不讲话,但也不听讲。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听讲?”他说:“我连初中数学都听不懂,我怎么听讲?”我说:“你试着听一下,若听得懂就学,若听不懂,我也不劝你啦。”于是他听了我一节数学课,课后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您讲的比课本上好懂多啦”。故笔者每次接手高一新生不是急于教授新知识,而是把初中数学中与高中数学学习紧密相关的知识,如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与图像、二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圆等,结合新知识先进行认真的“补历史欠账”,让一些跟不上新知识学习的差生抓紧,补好基础。另外,与学生家长联系,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为学生找家教辅导,补上原有的基础不足,解决现在的学习中每天不懂的问题,使之能顺利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

二、化难为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壅也》)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不同能力与程度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要求。故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提问方式、训练题数量及难度均分层设计,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目前程度相匹配,使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力所能及,学有所获。对那些能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我鼓励他们自学,给他们压担子。课堂上,我会专门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差生来回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教室巡视中,我会有意识地多关注些差生,鼓励他们给我递纸条,写出本堂课不懂的问题,我集中讲解,或提出这些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来解答。考试的时候,我总是鼓励那些有进步的差生,让他们树立信心,感到“我也能行”。

三、情景教学,感同身受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自己动手解决数学问题。笔者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如讲解例题时充分暴露自己真实的数学思维活动,哪怕是思维受挫或走人误区,也一丝不苟地板书解题过程,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时,讲解例题,就把自己想象成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时故意出现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师生一起解决。让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工具性、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体验解题过程的酸甜苦辣,发现数学的魅力——就是用自己的数学头脑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学,……如果学生在学校时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波利亚语)。

四、优劣互补,建立学习共同体

针对班级人数多,差生多,难以面向全体,照顾个体的问题,再加上大多数差生自卑感强,不懂的知识、不会做的题目对老师羞于启齿。故笔者也常以“小组学习”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施好帮差、一带一、一带多的课堂辅导,即让成绩好的几名学生在掌握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每人就近辅导几名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既巩固了自己,又带动了别人。同时,我还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学数学的好方法,供大家参考;我也会让一些数学有进步的差生,讲讲自己取得进步的体会;我更会收集一些学好数学的好方法,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

猜你喜欢

差生笔者数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