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弥尔》的乌托邦启示

2009-09-10周怀宗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威权卢梭压制

周怀宗

教育背后的社会人潮

“世界上一切东西出自上帝之手时都是善的,但到了人手里后,就变成恶的了。”这是《爱弥尔》开宗明义的话。卢梭生时,正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封建时代大厦将倾,更猛烈的革命尚在酝酿,压抑的人性尚待释放,扭曲的人格尚待矫正。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包括其中的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使它再也不能继续这种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土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

卢梭的著作正是恰逢其时,同时也恰逢其事。《爱弥尔》虽然说的是教育的问题,反对的是封建教育制度,事实上,一个人和社会接触始于教育,所以,教育不但是人生的开端,也是社会的开端,教育给予—个人的是上帝的智慧果,而不是威权者的锁链。

遵循教育的自然法则

“人是生而自由的,而今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户梭的《社会契约论》里的话。神学教育尽管禁锢了几乎整个欧洲中世纪的思想,但洪水毕竟是挡不住了,表面上的压制反而会更加激起深处的暗流涌动,卢梭深刻地洞悉了这一点,他说:“你想用数不清的桎梏去束缚你的学生,结果反而使他们更加活泼;他们在你面前愈受到拘束,他们在你看不到候就愈闹得凶,因为他们在可能的时候要捞回由于你管得太严而遭受的损失。两个城里的小学生在乡下所捣的乱,比整整一个村子的小孩所捣的乱还多。”不仅仅是小孩子,整个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都是如此。事实证明,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便给予了压制他们的威权者数倍的回报。

那么,到底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小孩子的?或者说怎样的环境才是资产阶级所向往的呢?这个答案在卢梭这里,就是“自由,不受拘束和影响”,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一个人成长和获取知识的办法只能是由他自己的实践获得,而不是接受别人的灌输甚至强加。这就是卢梭的自然教育,也是他的自然哲学。

爱弥尔的现实启迪

《爱弥尔》几乎就是一部乌托邦,卢梭所有的设想和设计都充满空想主义的色彩,不过历来的学者们却从没有看轻过他。泰洛齐说:“它是新旧两个世界中教育发展的一个焦点,是以对整个教育实践极端鄙视的态度写成的”。即便是马卡连柯、杜威以及弗莱雷这样的实践家,也从未忽略过这部乌托邦作品,从未忘却这个叫爱弥尔的虚拟的儿童。他们总是不断地回到卢梭身上,回到爱弥尔身上,不断地受到启发,从这里寻找他们的教育灵感与教育资源。不过我们现在看来,《爱弥尔》能够位列思想启蒙著作之中,除了教育的意义之外,它对于解放中世纪时代集权对人性的压制也居功至伟。

《爱弥尔》最早传入中国,是1923年的事情,由魏肇基从英文版翻译而来,如今已经86年,86年后,我们仍旧没有悟透它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卢梭是孤独的,爱弥尔也是孤独的。

猜你喜欢

威权卢梭压制
威权人格的起源与演变——一个社会演化论的解释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威权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
一种旧物品挤压成型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