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一曼:历史不应忘却

2009-09-03汤示来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

汤示来

[摘要]《我的母亲赵一曼》是一部以情震撼人心的优秀影片,以一个儿子的视角,通过母子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把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把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把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展示在我们的眼前。赵一曼的母爱,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出卖同志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她的英雄气概都深深震撼着几代人。

[关键词]《我的母亲赵一曼》;震撼;爱国主义精神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留给中国最为惨痛的历史不应忘却,但现实情形却是:随着更新换代,那段历史却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记忆,在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动宣传和欺骗下,绝大多数民众对那段残酷的历史日渐隔膜。

2005年拍摄的《我的母亲赵一曼》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诞生的优秀影片之一,它尊重历史。讲述了赵一曼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参加革命到壮烈牺牲的光辉历程。影片以一个儿子的视角,通过母子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把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把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把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塑造出一位顶天立地而又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英雄虽已逝去,但人们不会忘记,“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记忆女先锋”。赵一曼,这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在中华民族谋求自身解放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堪称巾帼英豪,也堪称民族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看完这部影片,很多人的观感是震撼,赵一曼的高大形象令人难忘。影片让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发挥现实意义,给当代年轻人以启迪。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笔名李一超,在东北抗联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户地主家庭,赵一曼排行第七。1922年经恽代英介绍,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郑佑之为赵一曼订购了《向导》《中国青年》《妇女周报》《觉悟》等书刊,经郑佑之的引导,赵一曼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赵一曼毅然背叛了她的地主家庭;1923年秋,郑佑之与何璐辉用通信方式介绍赵一曼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使她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1926年2月,赵一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赵一曼考人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被编入政治女生队一区队,开始了正规化的军事生活:不久,党组织派遣赵一曼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4月,赵一曼与陈达邦在苏联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课业劳累,肺病复发,加之怀孕,赵一曼体力难支。决定回国,党组织批准了她的请求;1928年10月她同陈达邦在莫斯科分别时怀孕已4个多月了,回国后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衣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数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每次审讯。她总是坚定地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共党身份,强迫一个人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未免太蛮横了吧?你说我是共产党员,你把证据拿出来!”“你们不用多问了,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会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

面对敌人肉体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以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半路上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敌人最终一无所获决定处死她。

与既往曾有的抗战英雄传记式故事片不同,故事片《我的母亲赵一曼》以一种最为纯粹的个人化视点——儿子的视点出发,来呈现女英雄赵一曼的抗战生涯,这对于一部以著名英雄人物为表现主题的电影故事片,不啻为一种有勇气的突破。它在现实回忆性话语与历史情境再现画面的穿插中,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感情视野,展现了同时作为母亲,作为美丽女人的抗战女英雄那有血有肉的生活情景。女英豪与我们曾经熟悉的那种单向度的一昧铁硬的,“英雄人物”,已经相去甚远了。作为在莫斯科留学过的中共第一代女党员,曾经使敌伪胆战心惊的“红衣白马女匪首”。赵一曼在这里首先呈现为一位女性昧极浓的女子。连审讯她的日寇也在事后留下的档案中把她描述为“‘赵女士原是个外貌美丽的极富书卷气的消瘦女子”。同时。她也呈现为一位慈爱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子充满了牵挂与关爱。赵一曼儿子赵掖贤临产的时候,她正在宜昌做地下工作。为了工作,她曾被迫把孩子生在_二个陌生好心妇女的半间砖房中;在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的途中,她身无分文,背着孩子一路讨饭,受尽了千辛万苦,几乎在上海街头把孩子卖掉。由于这种经历,在敌人面前十分刚强的赵一曼。转而回想起自己的儿子时却是柔肠寸断,十分歉疚。因此,赵一曼临刑前一天,给小名唤作“宁儿”的儿子写了一封遗书,其文字读来催人泪下——“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这封致儿子的家书和遗书,现陈列于赵一曼烈士纪念馆。于是,这里的赵一曼形象就出离了宏大叙事的格局,进入了一个更为个人化的空间,这种从“小”角度去写英雄的手法,足以使英雄的形象更为感人。

而在电影中,创作者既注意显示敌人的凶残与主人公的刚强。又回避了历史上这些真实而丑恶的场面,从而赵一曼自身所真切具有的那种内外之美。完整无损地、清晰鲜明地突显在我们眼前。在尚志抗日英雄纪念馆,馆长说:参与审讯的敌人被捕后曾亲口交代他们对赵一曼所施的酷刑,简直是闻所未闻。当时赵一曼受到的惨无人道的拷打事实与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有多大的差别,这是完全不同的

两回事,绝非“严厉讯问和人格污辱”所能涵盖,事实上,日寇真正对赵一曼采用的酷刑手段和人格污辱,远远要比我们看到的资料所描述的经历残酷。比如为获得有价值情报,日本人将电椅从日本运到中国,林宽重长官上前问:“赵女士,听我的属下说你骨头很硬,他们费了很大劲,也很难让你叫喊出声,真了不起。今天我要让你试试帝国的新式电刑,是刚从大日本运来的,据说这玩意儿很厉害,让人顶难受的。我给你三分钟时间考虑,只要你说出赵尚志部队在哪里?我们就放了你。你不说,就要让你第一个试试大日本帝国科学成就的滋味,它会让你说出来的。记住了!我只给你三分钟时间,要想清楚。”赵女士仍是一声不吭,没有回答,依然是顽强的沉默。张着的双唇也紧紧地合在一起,只静静地抬起头来望着林宽重长官,那眼中透出一股不可动摇的信念。拷问断断续续持续了七个多小时。电刑造成了连续不断的剧痛,已超过了任何人能够耐受的极限,在不知所措的痛苦呻吟和嘶哑的惨叫声中,赵女士的头无力地垂了下来,全身像被抽掉筋一样软软地挂在刑架上。她被折磨得昏死了过去。尽管受尽日寇凌辱和多种令人难以想象的酷刑,肉体上、精神上饱受折磨,但赵一曼为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承受了人生中最大的侮辱和磨难!坚守秘密,决不出卖同志,决不向日寇低头。7月末,哈尔滨市警察厅把赵一曼案卷送到滨江省警务厅,警务厅长涩谷三郎看完后感触地自语:“可惜她不能为日本所用……。”亲自抄起笔在案卷上批示:押送到珠河街(地处珠河县)示众后就地处决。

敌人将赵一曼押回深河县,绑在一辆马车“游街示众”,赵一曼撑起伤痛的身体,端坐在车上,望着街道两旁的同胞,激昂地唱起了她最喜爱的《红旗歌》:“民众的旗,血染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高高举起呀!血红的旗,誓不战胜,终不放手。牢狱和断头台来就来你的,这是我们的告别歌!”敌人吆喝着不许她唱歌,她毫不理睬。站在街道两旁的群众,被赵一曼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而目不忍视,心中燃烧起对敌人仇恨的怒火;敌人看到这位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抗联女英雄,胆战心惊。

刑场四周站满荷枪实弹的宪兵和警察,赵一曼推开了要来架她的两个日本宪兵,不顾拉裂全身畸形挛缩瘢痕的剧痛,强行挺立起身体,拖着铐在身上三十多斤重的铁镣,艰难地移动着步子,迎着灿烂的阳光向前挪着步,挪向那个挖好的大坑。西村监刑官命令一个宪兵拿着黑布要给她蒙上眼睛,赵一曼怒喝着:“拿走!滚开!”知道这是自己为国捐躯的时候了,赵一曼坚定地对西村说:“刽子手,动手吧!我要看着你们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抗日者的胸膛!”四名宪兵端起步枪瞄准了她,她“态度从容、毫无惧色、挺直身子、微笑着对着黑洞洞的枪口”用尽全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满洲国!”“中国共产党万岁!”西村猛一挥手,日本宪兵朝赵一曼身上同时开了几枪,赵一曼摇晃着歪倒在地上。鲜血一点点染红了身边的黑土地……赵一曼的大无晨精神和浩然正气,震撼了在场日本宪兵,他们发自内心地惊骇:“女匪英勇之极令人敬佩!”

影片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情母爱有机地交融在赵一曼身上,塑造出一位可歌可泣而又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回想她的一生,我想雪山不会寂寞。因为它有幸埋葬了一位如此坚贞不屈的英雄。而要使我们的国家昌盛强大,则需要更多这样高尚情操的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训,也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最精粹的概括。深刻的爱国精神,不仅仅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且有着祖国利益至上的庄严责任感:为了祖国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

身为当代人,我们敬仰赵一曼烈士的高贵精神品格;身为中国人,我们为生活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感到骄傲自豪;身为青年人,我们更应该传承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蓄前进动力,襄发展盛举,以实际行动创造属于我们的新生活,告慰先烈英灵。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
从五四运动理性思考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刍议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立德树人”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探讨
洒洒千言,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