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拥抱春天

2009-09-01王健龙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7期
关键词:春游放风筝新课程

王健龙

阳春三月,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微风拂面,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识花草,赏蝴蝶,听牧笛,捉迷藏,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嬉戏,这也许是留在许多成年人心中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可现在孩子们却无缘享受这一乐趣了,他们对此的印象只能停留在所学过的课文的描述中了。因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竞争意识如同紧箍咒一样牢牢套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头上,各种文化与特长技艺的课外辅导教学几乎填充了孩子们全部的课余时间,连绵不绝的种种考试及其成绩的排名更是成为笼罩在孩子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些学校怕出去春游会影响升学率,尤其是觉得组织春游费事操心,一旦出事,后患无穷。安全第一,于是春游就被排除在学校的议事日程之外。其次,在实施“一费制”以后,家长对收费越发敏感,学校更是不愿因此被投诉,干脆逐步取消了这一活动。于是乎放风筝、听鸟鸣、闻花香等便成了孩子们遥不可及的渴望和梦想。在他们心中,春游已成为讲述的故事和日渐模糊的遥远回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学校领导和老师凡事首先考虑孩子们的安全,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本无可厚非。可因此便不组织春游,就有些过犹不及,因噎废食了。安全固然重要,也必须保证,但春游和不安全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组织严密,措施得力,责任落实,就可以确保安全,杜绝事故的发生。

“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这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一个明确的号召。因此,春游问题看起来是小事,却涉及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实施等诸多深层次问题。我们天天呼吁素质教育,为什么单单把春游拒之门外呢?让学生参加一些必要的校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学生在春游中能开阔视野,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意志品质能得到培养,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此外,春游还能娱乐精神,释放情感,了解自然,适应群体生活,懂得行为规范,建立崇尚什么与摈弃什么的社会价值观,开始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逐渐过渡,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好准备。春游中学会的交际、交流、协调等社会交往技巧,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所以,春游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很难想像一个拒绝春游的学校,会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扎实深入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如果只是由于嫌麻烦,怕出事,怕投诉而选择放弃,教育的责任又在哪里?只要我们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许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收费合理,家长是支持的。事实上,有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每年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前提下组织春游,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也从未遭到投诉,那种以种种借口拒绝组织学生春游的做法是说不过去的。

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是让人神往的,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消除顾虑,负起责任,让孩子走出校园,拥抱春天吧!

猜你喜欢

春游放风筝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春游
春游曲(其一)
放风筝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春游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我们来春游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