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2009-09-01黎裕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综述

黎裕朝

【摘 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推出多种疗效显的中成药,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综述了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

【关键词】:心律失常;缓慢性;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50-02

1 病因病机

本病临床多发于病窦综合征、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临床表现有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证候,伴畏寒,腰膝酸软,脉迟,沉,细,结等心肾阳虚证候的特点,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治疗应抓住元阳衰惫,心阳不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这一主要病机。郭文勤[1]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机是以虚为本,心肾阳虚为主,病位在心,但病本应在肾,以“温补心肾”治之,佐以豁痰化瘀之品;李红灿[2]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心阳不振,而脾气亏虚,肾阳不足是导致心阳不振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本病的病因病机中,血瘀的地位越来越引起重视,何经涛等[3]通过对100例病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胸闷心悸畏寒乏力等,中医辨证为阳气虚弱,心血瘀滞,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冯晓敬等[4]在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中找到血瘀的客观证据,并指出经过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使血液黏滞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心率明显提高。赵明君等[5]临床观察发现,因肝气,肝血失调造成气滞、血瘀、血虚,致心脉失养,心率缓慢者亦为数不少。对胸闷明显的患者,使用疏肝行气,柔肝养血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辨证分治

赵永华[6]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证协作组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急症诊疗规范,将本病分为心阳不振、心血瘀阻、气阴两虚三种证型。屈营等[7]治疗86例缓慢心律失常病人,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遏三种证型,运用温阳通脉、益气化瘀、理气化痰等治疗方法,疗效满意。马丽红等[8]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6例回顾性分析,分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心阳瘀阻、痰浊闭阻型,运用益气养阴复脉法,温通心肾、健脾利湿法、理气化痰、温阳袪瘀法,疗效明显,达总有效率超过90%;刘景明[9]用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4例,对照组34例,用阿托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丁强[10]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2例,药用西洋参1份,麦冬、丹参各3份,五味子、桃仁、红花、桂枝各1份。按上药比例共研细末,每次10g,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结果显效22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4%,齐建兴等[11]通过三阳同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0例,认为病机虽虚实错杂,但总以心、脾、肾三阳虚损为要,由红参、制附子、桂枝、白术、淫羊藿、鹿角霜、补骨脂、甘松、熟地黄,丹参、三七粉、细辛、黄芪制成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心宝,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76%,对照组70%,该疗法可使心率显著提高,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好转,缺血性心电图ST-T得以改善,但对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的患者效果欠佳。郑素梅等[12]运用黄芪地黄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3例,药用黄芪、人参、淫羊藿、巴戟天、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当归、川芎等,滋阴药与益阳药同用,使阴阳同根,阴生阳长,收到了显著效果。

3 经方应用

代晓红等[13]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对照组予阿托品口服,疗程为15天,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宁强[14]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60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2例,房室传导阻滞28例;对照组30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9例,房室传导阻滞11例。治疗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药用炙麻黄、细辛、熟附子、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丹参、川芎、赤芍。对照组口服阿托品0.3mg,每日3~4次。15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35例,无效4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3%。周沛根[15]应用参附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4例,药用人参、熟附子。畏寒肢冷明显者加细辛,心前区疼痛较甚者加川芎。每日1剂,水煎成500ml,早晚分服,疗程为4周,结果近期治愈35例,治愈率为55%;好转23例,好转率为36%,无效6例,无效率为9.4%,总有效率为90.6%。

4 中成药

方居正[16]通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本病70例分析发现,参附注射液可改善症状,提高心率,改善心电图,疗效突出。将家祥[17]等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本病7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8例,房室传导阻滞34例,总有效率86%。黄新梅[18]以生脉注射液治疗本病80例,效果显著,发现生脉注射液能改善心肌缺血使冠脉流量增加,抑制心肌K+-Na+-ATP酶的活性,改善心脏生理功能,从而增加心肌生物电的稳定性。刘仲[19]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窦综合征32例,发现其通过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保证了窦房结及其周围神经和心肌正常电活动,使窦房结的功能得以恢复,刘庆彦[20]以稳心颗粒治疗本病36例,发现其能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对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赵亚平等[21]以心宝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1例,治疗结果: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

5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推出多种疗效显的中成药,但目前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病例报道的样本小,以一般的临床经验总结或治疗观察居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疗效标准尚不统一,试验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重复研究居多;疗程长短不一,长期疗效难保证;针灸、推拿治疗本病研究甚少,对有效中药复方的研究较少。中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顽症,急症,危症尚显力所不及,缺乏从提高室颤阈、预防猝死的角度作全面系统研究。可见,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还有很多工作要加强,深入研究,需要广大中医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任建丽.郭文勤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特色摭拾[J].中医药学刊,2004,10(22):1890-1891.

[2]李红灿.缓慢心律失常的辨治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13.

[3]何经涛,薰燕平.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2112-2113.

[4]冯晓敬,王月娥.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3,24(9):23-24.

[5]赵明君,石小智.调肝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25):23.

[6]赵永华.辨证论治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51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5(13):270.

[7]屈营,张明谦.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86常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2(7):150.

[8]马丽红,焦增绵,曲家珍等.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6例回顾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26):646~648.

[9]刘景明.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32):214.

[10]丁强.益气养阴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J].江西中医药,200,7(36):271.

[11]齐建兴.三阳同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9(12):78.

[12]郑素梅,宋伯春•黄芪地黄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3例[J].中医研究,2007,7(20):33.

[13]代晓红,教富娥,从科.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16):100.

[14]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29.

[15]周沛根.参附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4例[J].陕西中医,2005,7(26):624.

[16]方居正.参附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47.

[17]蒋家祥,陈朝俊.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72例[J].广东药学,2004,14(1)41-42.

[18]黄新梅.生脉注射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4):1953.

[19]刘仲.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1,(3):12.

[20]刘庆彦,张广东.稳心颗粒治疗缓慢心律失常36例[J].中原医刊,2003,30(17):48-49.

[21]赵亚平,王明惠.心宝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1例[J].新中医,2006,2(38):82.(收稿日期:2008.11.2)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