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策略

2009-08-31王小娟

江西教育C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小娟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前预设的要求?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了以下几条教学策略:课前预设策略:(1)精心备课,运筹帷幄;(2)教学内容,重组结构;(3)教学空间,拓宽视野;(4)教学环节,弹性控制。应对非预设生成策略:(1)巧用错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2)以退为进——因势利导,原汁原味;(3)推波助澜——进入佳境,别有洞天;(4)点化归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态生成性 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前预设的要求、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如何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的提高,谈谈笔者的几条教学策略,与同仁们探讨。

一、动态生成性课堂的课前预设策略

课前预设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必须提高对课前预设的要求,课前预设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在课前预设时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条策略:

1.精心备课,运筹帷幄

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周密设计,尽可能预设各种可能。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具体做到:(1)要吃透教材。文本的重点、难点,往往会有多元解读或多种解法,是思维的聚焦点。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预设的生成点落在文本的重点、难点上,从文本中寻找三维目标的生成点。(2)要研究学情。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是生成的基点。如果超过了这个基点,就可能生成不了;若低于这个基点,也就无所谓生成了。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生活有过什么样的体验,尽力掌握学生的“现有起点”。(3)要预测“可能”。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要怎样应对;解读会有哪些感悟,要怎么鼓励引导;深究会有哪些答案,该如何认定;练习会出现哪些错误,该怎样点拨矫正等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预想更多的“可能”,设计更多的“可能”是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有效策略。

2.教学内容,重组结构

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整合,形成有“个性”的教材。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采用了“调”“扩”“删”“联”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1)“调”就是根据教学需要,有时把分散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2)“扩”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扩充。(3)“删”就是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删减。(4)“联”分为“内联”和“外联”。“内联”是指把同一学科的知识、方法进行沟通;“外联”是指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及其他学科进行沟通。这样教学,把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3.教学空间,拓宽视野

教师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移向生活,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笔者的做法是:(1)拓宽教学空间的视野,把学生学习的视野从就课论课拓宽到课前和课后,课前的积累集中、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更新,从而把课的全过程沟通起来,把课内和课外沟通起来,把学校、家庭包括社区乃至社会在当代的生存状态沟通起来。(2)拓宽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课堂教学信息收集要有渠道的视野,如因特网、电视、新闻、杂志、参考书等,有这样一个渠道的视野,那么课堂教学内容就会远远超出原有的教学内容。

4.教学环节,弹性控制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或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几个步骤完成:一堂课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由于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每个教学步骤并不会完全照着教师的意愿去实现。因此,这种预设必须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

二、动态生成性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应对策略

“动态生成性”的课堂由于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课堂教学非常开放,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关系。加之学生的差异,课堂就会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随机性。有时候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灵性,让学生个性在数学田园里生长。笔者的应对策略是:

1.巧用错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精彩的课堂缘于“动态”,缘于“生成”,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精彩,过后的“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是精彩,最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精彩。在教学中,巧用来自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错误资源”进行信息重组,会使课堂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风采!笔者的做法是:(1)加强估算。针对学生错误资源,用估算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让学生通过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知道自己的过错。符合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和能力的要求”。(2)将错就错。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探索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急于指正,而让学生沿着自己假设的方向探究,直至推翻自己最初的结论,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让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到错了,以利于最后改错。(3)对症下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教师先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让他们自主理解并改正,使深刻的思维品质得以养成。

2.以退为进——因势利导,原汁原味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理论指出: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面对差异笔者的做法是:(1)规避盲从。非预设性生成信息既包含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可能隐藏着某些数学规律所掩盖的片面认识,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是一时无法判断的,此时教师首先要规避盲从,要做出冷静的判断。(2)善抛问题。非预设性生成信息留给教师与学生的思考时间很短,同时它又是一种意外生成的信息。为了避免教师的失误,教师要善于学会把它作为问题抛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又能推动教学,确保有效的生成。

3.推波助澜——进入佳境,别有洞天

课堂上,面对学生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辕北辙的 “歧路动态资源”,教师应及时抓住那些“亮点”,及时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这样才会使课堂折射出师生、生生互动的流光溢彩,才会让课堂进入佳境,让教学别有洞天!笔者的做法是:(1)及时捕捉珍贵契机。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有许多自然袒露出来的感受和体验,尽管它可能落在课前预设之外,但其中可能隐藏着创造精彩的契机。(2)大胆展开“额外”探究。由于好奇心、创造欲的作用,当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驱力有时远远胜于教师起先创设的情境时,教师应马上改变原定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究,让意外的生成推动学习向纵深处发展。(3)积极评价意外想法。课堂中出现预料不到的想法,来自于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求异的勇气,但这种倾向性的形成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多,特别是课堂中教师对其评价的结果。所以,教学中要放大学生的想法并给予积极性评价,促使教学“动态”朝优质化方向发展。

4.点化归真——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外的问题。这些偶发事件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也是无法回避的。最有效的办法是:(1)正视尴尬。尴尬的局面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曲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认知基础低于问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来自问题本身折射出的歧义。因此。教师要以平常的心态去接纳这种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用无意或善意的原因去否定学生真诚的回答。(2)消除歧义。学生所有意外的回答都是正常的,经过课堂氛围缓和之后,必须把学生因为不理解问题实质而引起的歧义进行转移。(3)重整旗鼓。造成尴尬局面后,师生的思维会陷入无序状态,如果教师继续全然不顾仍推进预设的教学流程,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将无法指向学习的内容。此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重新调整,再次点明学习方向,推动教学流程走向预设的进程之内。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策略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营造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动态生成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全体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使学生乐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数学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刘继业.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态[J].教学月刊,2004,(10).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3,(10).

[3]张忠诚.生成性只是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J].人民教育,2004,(4).

[4]周一贯.课堂: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J].福建教育,2005,(4).◆(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