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生活理解数学 学用结合实践数学

2009-08-31凌伯军管国军

江西教育C 2009年8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教与学合一

凌伯军 管国军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再创造” 中学数学。其核心便是“教学做合一”。笔者认为“教学做合一”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作为方法来说,它是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二是它普遍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而传统的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与生活的脱节、学和用的分离十分普遍。要改变这一状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前“做”数学,激发兴趣

从知识的来源来看,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此,教师在教学某些数学知识前,要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数学信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以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前,教师可让学生去收集购物的清单、电话费发票及现金日记账等资料;在教学小数乘法前,让学生去收集家中水、电费等发票,并要求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初步了解其中各个项目的含义等,在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号。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将数学课前“做”数学的方法总结为“读”(读教材)—“思”(思考例题的思考过程,解题方法)—“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检验),这些步骤中“思”是关键。

可以说,真正有质量的课前学习,不仅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应该把课前的“做”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为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学习提供了可能,因而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过课前学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而且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中“做”数学,引导发现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所以我们让学生去做数学。当然,让学生做数学,就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就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不必担心教学时间不够用,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学习。那教师还要做什么呢?教师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适时指导,想办法提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课后“做”数学,应用数学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教学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测量等等。陶行知主张教与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学与用的一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所学知识到社会实践中应用的机会,以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完小数的四则运算后,笔者让学生利用星期天为家里购菜或到超市购物等,并运用所学知识把账目算清;又如,在学完“米、厘米的认识”后,让学生测出教室地面、黑板、书桌、课本的长与宽,回家后测出各种家具的长与宽以及家人的身高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并运用于生活的真切感受。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利用已学的知识加以计算,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同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体现实用性,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坚持让学生多做、多想,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铜峰小学江苏省宜兴市西渚成人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教与学合一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