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读”“思”结合

2009-08-31

江西教育C 2009年8期
关键词:圈画学会读书

高 展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的“魂”,二者缺一便不成为阅读教学。因此,阅读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和思维。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话不无道理,大声诵读以至反复吟咏,容易入境入情,帮助理解。对小学生来说,出声朗读可以集中注意力,用书面语规范口头语言,同时训练语感。天长日久,在不知不觉中,其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会得到培养与提高。我们主张多读,更主张“熟读”与“精思”相结合,朱熹说:“大抵观书,光须熟读,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如何才能做到“读”与“思”相结合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年龄小玩心重,自制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使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仍眼在书本心不在焉。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语文课堂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读,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定自信心。整个课堂应是听不到指责声和感受不到压抑感,即使学生读得不好,也应予以积极反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要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朗读的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言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读,而且在读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朗读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二、精心设计提问

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关键。要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少量的、能够统领全篇的问题,提问切忌细碎,没有思考价值,没有启发性。例如教学《林海》,教师提出:作者是怎样抓住“岭、林、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眼”的思想感情?而后,引导学生分别抓住描写“岭、林、花”特点的词句,认识其特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设计少量有一定概括性和难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且逐渐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边读边画边批注

学生读书需要学会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是核心,“手到”与“心到”有密切的联系,“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传统的读书经验,说明边读边想与圈画批注可以互相促进。一方面圈画批注把阅读思考的结果记下来,便于深入阅读;另一方面,动手又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动脑,逼得学生必须用心读书,否则圈画批注不到点子上。因此,教给学生圈画批注的方法,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生练习圈画批注的主要内容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感受深、启发大的地方或难理解的地方等等。有时候对课文中的某一内容有怀疑、有不同看法,也应当记下来。

总之,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读书和思考紧密相结合,让学生认认真真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课文应当主要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没有琅琅的读书声不是好的阅读课。教师备课要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营造气氛,教师可以范读;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心去读,一般可采用默读的方式;为了体会并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可采用自由读、默读等形式。读书要多整段、整节地读,少进行只言片语地读;读书要理解地读、动脑筋读,防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读书思考别人不能代替,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只有在思考中才能学会思考。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必须以学生的读书、思考为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猜你喜欢

圈画学会读书
我爱读书
在“圈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读练结合感悟精彩
学会分享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阅读能力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