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2009-08-31汪丽华

江西教育C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书籍心灵

汪丽华

毋庸置疑,语文教育应当担负起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但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却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小学生涉世未深,犹如一张白纸,系统而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高品质的阅读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人类优秀的精神遗产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童心永远纯真,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肩上沉甸甸的重担。怎样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则是教师时时刻刻必须思考的问题。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但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却是不争的事实。当学生津津乐道于孙悟空有几个妻子,或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任,让优秀的文化遗产走近学生。

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同时,阅读经典作品,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也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众所周知,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用民族与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然而,现状呢?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难道不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和悲哀吗?

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篇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雨果曾说过:“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指《悲惨世界》)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闻听此言,在心灵震撼之余我们完全有理由和责任说:为了实施真正的语文教育,任何时候,阅读都不会是无用的!伟大的作家一定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社会的良知和时代的代言人。巴尔扎克希望成为同时代的书记员、顾城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为自己的心灵写照,这些都给人以精神和灵魂的震撼。学生如果没有这种心灵的感染和震撼,能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吗?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广泛阅读,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又说:“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洒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正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我们既要让学生读孟子的犀利、庄子的睿智,又要让学生读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既要让学生在“路漫漫其修远兮”中求索,又要让学生在“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接受洗礼;既要让学生与智慧乐观的东坡神会,又要让学生与忧国忧民的民族魂鲁迅攀谈。我们要让学生读《爱的教育》、读《父与子》、读《安徒生童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木偶奇遇记》、读《三国演义》、读《昆虫记》、读《窗边的小豆豆》、读《一千零一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要让那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诚然,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文化快餐”时代,在游戏、动漫、网络传奇主宰学生闲暇时间的年代,重谈阅读经典谈何容易。但是,不打开学生阅读这扇语文教育的窗口,绝对是语文教师的失职。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学生才能走出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优秀的精神食粮陶冶学生,这是我们做教师的神圣职责。◆(作者单位:江西省武宁县新宁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书籍心灵
鲁迅与“书籍代购”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书籍
唤醒心灵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