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2009-08-31

江西教育C 2009年8期
关键词:逆向公式题目

吴 昆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经有好几年了,总是感觉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困难,特别是在初二新学年开始的几个月中,一些初一各科成绩尚好的学生,由于在新开设的物理课程的重压下,引发学习自信心的丧失,造成学习总体水平直线下滑,经调查发现,有一大批学生物理成绩较差,或相比其他学科较差,究其原因,除极少数确属厌学以外,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都很好,但为什么有好的学习欲望却没有好的结果呢?

笔者认为这首先与物理学语言特点有关。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炼,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很多学生反映,物理课挺好听、挺有意思的,而且感觉也不太难,但一到独立完成作业时便感到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根本瞧不明白题意或不完全理解题目所考查的物理内容。可是,当教师分析题意后,他们就能很快理解并解决问题。而物理概念、规律及解题方法在课堂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并且也进行了解题训练,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对物理语言的理解存在问题。

物理学要求学生解题时能准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对题目给出的物理条件、对象及结论能进行严格推敲,抓住文字语言所表达的物理含义,逐字逐句理解,才能正确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物理语言理解不了,物理成绩就不可能提高。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有几种不好的思维方法需要引起注意。

1.生搬硬套。有些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记忆只满足记住它的形式,而对公式所包含的深刻内容了解甚少。具体讲就是:不明白公式中各量的意义,不明确公式成立的条件,不明确公式中各量的对应关系,不明确公式的适用范围。

2.顾此失彼。很多学生在解答物理题目时,对题目所提供的各个物理条件、参数,对问题中的多个相关因素只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或只能抓住次要因素,而没有抓住主要因素。对多解问题没有全面考虑,出现答案不完整等现象。

3.主观臆想。表现在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不认真研究题目的性质、特点,不进行深入细致分析题目所考查的物理问题,没有针对题目要求运用物理知识,而是似是而非、以想当然主观臆想来代替客观事实,凭直觉经验来进行解题。

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几种错误思维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1.形象思维淡漠。学生在分析题目所给出的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时,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形象和途径,难以把物理知识与题目联系起来,更难以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

2.逆向思维缺陷。逆向思维解题的特点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递进推理,确定解题的分析途径。如在浮力问题、电学功率问题中,通过逆向思维解题会取得很好的解题效果,而不少学生恰恰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

3.思维僵化。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僵化,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影响,如“浮力”中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于水中所受浮力是否相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等,有些学生总是凭借经验或惯性思维来学习、分析,给正常的物理思维过程带来了障碍。

以上是关于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一点分析,而要帮助学生学好初中物理,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也许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先要灵活处理教材,做到以知识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引导、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思维清晰、主线明确。

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知识能得到迁移。解题时要指导学生应先在思维中建立物理图像,构思物理脉络,确定各参量的相关关系,选好物理公式,能把空间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生产实际感受物理知识,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物理回归生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猜你喜欢

逆向公式题目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逆向而行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追根求源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