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两种方法

2009-08-31庄志云

江西教育C 2009年8期
关键词:仙台学医桂林山水

庄志云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以下两种导入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象描述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其中的画面和情节,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笔者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我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巧设悬念导入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导入新课时,如果就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创设一些悬念,把好奇心激发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后主动参与到新知的探索中去。

例如,笔者在教学《在仙台》时,先提问;“同学们,知道鲁迅吗?谁能介绍他的有关情况?”一个学生回答:“他是绍兴人,小学三年级学过《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介绍了他小时候读书的情况。”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我从课外书中知道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时,笔者作了如下引导:“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但是你们听说过鲁迅学医的故事吗?(学生齐说“没听过”)课文《在仙台》写的就是他为什么学医以及他在仙台学医的经过。你们有兴趣吗?”在这样生动的悬念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受到了引发,都迫不及待地自学起了课文。

总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形象描述和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大家不妨一试。◆(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

□责任编辑:邓园生

猜你喜欢

仙台学医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践行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
三仙台
许愿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华佗学医
狄仁杰幼学医 针术成谜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