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税减免前后农民收支状况分析

2009-08-26王亚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0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农民

王亚平

摘要:以山西省的一个普通农村——田乔村为调查对象,对该村农业税减免前后农民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作了一个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统计,认为农业税减免和农作物补贴政策使农民家庭收入得到一定改善,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在解决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税减免;农民;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21-02

田乔村是山西省的一个普通的农村,从2005年开始该村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开始实行全面减免农业税和农作物补贴政策。自国家的这些系惠农政策正式实施后,给当地农民确实带来实惠,农民收入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从田乔村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一政策对解决当地农民增收问题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为了比较分析,我们对2004年与2005年、2006年该村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比,对目前存在的一些影响农民收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1田乔村农民家庭在农业税减免前的经济状况

田乔村现有442户居民,约1500人口,拥有土地3700亩,60%~70%为小平原,剩余为不宜耕种的坡地和沟地。村里有约1200亩果林,1100亩为苹果树,100亩为大枣树。

农业税减免前,即2004年田乔村农民家庭平均的粮食收入和打工收入分别是1000元和8250元。平均每户总收入9250元。平均每户的粮食支出2537元:生产支出1871元。教育支出4413元。衣服支出1147元,精神消费支出0元,平均每户的总支出9968元。这里可以看出田乔村的农民家庭入不敷出。但是即使这样也必须为生计、为子女的学费、为老人的医药费等等劳苦奔走。

2田乔村农民农业税减免前后的收支对比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生活的确很艰苦,那么农业税减免后当地农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况呢?2005年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后,2005年2006年的平均收入为粮食收入1000元和打工收入10728元。国家的两项政策使当地的农民家庭在2005年、2006年平均增加收入93元。2005年、2006年平均每户收入11821.5元,与2004年的情况相比总收入上涨27%。粮食收入并没有增加(这里的计算并不包括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只是从农民的切实粮食收入而言),但粮食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下降了2.8个百分点,而政府的农业税减免及农业补贴占总收入的2.1%。

2005年、2006年平均每户的支出情况分别是粮食支出3362元,生产支出2387元,教育支出5928元,衣服支出951元,精神消费支出0元。2005年、2006年平均每户总支出12633元,与2004年的情况相比增长了26%;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增长了1.2个百分点;生产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衣服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而精神消费支出是空白,从实行减免农业说政策后的总的情况看,由于对农民补贴有限,近几年物价上涨严重,田乔村农民家庭依然是入不敷出。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中可以得出的以下一些结论:

(1)农民从田地里获得的收入与生产支出基本持平。农田收入微薄。2004年粮食纯收入1000元,而生产支出却有1871元。这似乎很不合情理,原因是田乔村农民还有一项收入即黄土高原上种植苹果的收入。田乔村大约有1200亩果林(其中约有100亩枣林)由于苹果价格受市场和气候影响大,每斤2角到1元不等。因而没有列入收入中去。而苹果的种植又是一笔大的开支,包括农药、施肥、灌溉等。田乔村有422户,平均每户有2.7亩果林。每亩平均收入i000元左右,除去开支,把这项收入加到粮食收入中去。每年每户基本实现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

(2)打工收入依然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04年与2005年、2006年相比总支出上涨26%,总收入上涨27%,可见人们的收入总体上有所增加,但2007年物价继续上涨,农业税减免与农作物补贴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1%很难吸引农民辞职种地,再加上生产支出由2004年的1871元,上涨为2005年、2006年的2387元,上涨幅度为27%。打工收入依然是农民的主要收人来源。从2004年的8250元,到2005年、2006年的10728元,上涨幅度为30%。占总收入百分比增长了1.55个百分点。

(3)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大,且有上涨的趋势。在以上的数据展示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支出项目,那就是教育支出。2004年的教育支出为4413元,占总支出的44.3%, 2005年、2006年的教育支出为5928元,占总支出的49%,在支出增长幅度上上涨了34%。现在教育支出几乎要占总支出的一半,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4)对其他生活开支基本处于“没钱”的状态。如在穿衣方面,2004年支出约1100元左右,占总收入的11.5%,2005年、2006年为950元只占总收入的7.6%,显然人们在穿衣方面支出的钱少了,在总支出中上下降了16%,穿着支出是一个弹性比较大的支出项目,农民有这样的想法“有钱就多穿一点,没钱就少穿一点”从这个数字上来看,随着这三年来的物价上涨,田乔村的村民是趋向于“没钱”了。其他如娱乐、旅游等精神方面的消费就更无从谈起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农业税减免和农作物补贴政策的确给田乔村农民家庭带来了一定好处,但效果不明显。

3目前在田乔村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与访问,我们认为田乔村还应努力解决好以下问题来促进农民增收。田乔村集体财产的归属及分配问题;田乔村的某些干部往往利用手中的职权不经过民主的方式处理集体财产,导致一大批集体财产在秘密的非法的情况下变为个人财产,如集体砖窑、宅基地等;田乔村的民主管理、组织领导和干部素质低的问题:田乔村的村务管理方式上缺乏民主,村里的事情往往是几个干部商议决定,很少听取村民的意见,一些干部由于处理事情缺乏正确的方式方影响了干群关系等等;田乔村的耕作技术和农作物的品种有待提高;田乔村农业耕作技术落后,由于农作物品种差导致农业产量低,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基本收入;田乔村缺乏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当地的农民种地收入减少后,为增加收入一部分外出打工,家里走不开的农民找不到收入可观的工作,造成劳动力的闲置问题;农民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大:由上面的数据得到,田乔村农民家庭每年教育支出占总收入的一半,严重的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田乔村新农村建设的设想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

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设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农村面貌的一个具体的实际行动,其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那么具体到田乔村的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应该解决好田乔村集体财产的归属及分配问题。提及山西,人们想到的第一个是“煤矿”,第二个是“砖窑”。田乔村最显著的集体财产就是“砖窑”。田乔村到2007年为止先后开了七个砖窑,每个砖窑一年的收入据村会计估计在25万元人民币左右,共约有17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集体收入。按田乔村目前的总人口1500人左右计算,田乔村每年的人均收入约1200元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该村村干部以每个砖窑几万元的承包费成几年地承包给个人。把相对于砖窑的年收入而言很低的几万元作为田乔村的日常开支。这样原本一年到头村里每年每人可以分到1200元左右的收入付水东流。而且个人承包经营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砖窑的安全生产存在隐患。2007年山西省的黑砖窑事件影响巨大,山西境内的100多个砖窑因安全问题要关闭一半左右,田乔村也只允许有两个砖窑生产,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安全审查。笔者认为,收回集体财产应是田乔村的当务之急。然后要按合法程序安全生产经营,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让田乔村的村民得到应得的年终分红,使集体财产经营所得能够惠及全体村民。

(2)健全田乔村的民主管理、提高干部素质。田乔村在集体财产的处理上、村务管理方面应加强民主制度建设。首先,在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时,应该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可以采用走访农户、全体村民投票或“村民代表集体表决”等方式。其次、建议在田乔村未来发展方向,村民致富增收的问题上。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进行讨论,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规划。第三,要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应该民主选出能代表广大村民利益的、有能力的村官;切实地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培训;再次,加强村里党组织的建设和对村官工作的监督,使其可以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防止工作中腐败现象等等。

(3)提高与更新田乔村的耕作技术和农作物的品种,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田乔村还是以前每人一亩三分地的经营模式,牲畜耕作还较为普遍。农作物的品种10多年几乎没用变化。建议第一、集体收回荒废的无人耕种的土地,鼓励农民多承包土地,实现土地的中小规模耕作;第二,引进优良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小麦、玉米),以提高产量。邀请农业技术人才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第三,在考查本村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把握市场需求引进新的经济作物、药用类作物品种。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方向。

(4)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田乔村有一部分劳动力在外地打工,一部分劳动力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就闲散在村里。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田乔村有一个焦化厂已在生产,一个铁厂也即将上马。但这两个分别为原料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工厂,解决就业问题有限,且以中年男士居多。环境污染严重。建议学习温州家庭式的手工业模式。引进一些手工工艺品制作,考察寻找真正适合农民家庭式的劳动密集型工艺工业。使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既可以耕作自己家的土地,又能赡养老人,教育子女。还能作一些方便的工作增加收入。

此外,田乔村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还应加快步伐。本文是根据我们于2007年8月对近几年田乔村农民家庭在农业税减免前后的收支状况进行调查后所作的一点肤浅的思考,希望能够给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农民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一起自制白酒引起甲醇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