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绘新版“姑苏繁华图”

2009-08-20钱志培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13期
关键词:园区绿色生态

钱志培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1.6万,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80平方千米。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过去曾被称为“上海后花园”的苏州,今天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中外游客赞美今日的苏州为新版的“姑苏繁华图”。

公元1759年,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24年时间创作了《盛世滋生图》,即《姑苏繁华图》。该图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进献乾隆以赞盛世。

站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大厦俯视,远处:古城粉墙黛瓦,苏州园林绕梁千年的曼妙余音似乎仍然可以听见……近处:金鸡湖湖光潋滟,楼宇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建筑错落有致,给人们一种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完美融合之感。

在一个春风绿染姑苏城的季节,记者采访了苏州工业园生态工业示范区,园区管委会环保局分管副局长和开发管理处处长分别向记者介绍了园区15年来的发展历程。

“环境立区、生态立区”生态园区的助推器

苏州工业园区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1994年2月26日,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正式破土启动。

园区创建15年来,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环境立区、生态立区”的科学发展理念,开发建设步伐得到快速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地区生产总值从开发之初的11.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001.52亿元,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超过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5万个。2008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2亿元,增长1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8亿元,增长24.5%;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624.67亿美元,其中出口311.04亿美元,同比增长9.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以上;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多项经济指标继续在全市保持总量第一。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左右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SO2和2%的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

打造和谐生态环境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协调发展

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全面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建立技术先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建立体现生态文明的生态社会体系,提升生态消费水平,全面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统筹协调和科学发展。

园区工委、管委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01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IS014000国家示范区”。2008年,园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1天,优良率达90.4%,其中,空气质量达到I级的天数达到80天;金鸡湖经治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治理前的2003年下降48.1%;噪声控制区建成园区全面覆盖;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7.1;累计建成绿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到45.5%,削减COD排放量213.4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57.48吨,削减率分别为4.64%和2.7%。

2008年园区工业增加值627.99亿元,增长率11.8%;在物质减量与循环方面,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06吨标煤、新鲜水耗2.3m3、废水产生量6.09吨、固废产生量0.01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25%、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7.1%;在污染控制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0.277千克、S02排放量0.328千克,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2008年通过园区污水厂管网延伸、金华盛纸业公司污水提标改造等项目完成COD减排1360.9吨,通过跨塘热电厂锅炉脱硫改造等项目完成SO2减排39.6吨。

围绕三突出三狠抓促科技生态上水平

具体做法:一是突出重点,狠抓生态工业的完善和循环经济的推广。(1)推动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两头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光电、汽车及航空零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IT和IC的产值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和16%。集聚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家,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34%。现代服务业呈现倍增发展势头,环金鸡湖中央商贸区、苏州物流中心、中新科技城、国际科技园、阳澄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进展顺利,“三大板块、两大门户、一个基地”的发展布局初步形成,新增服务业项目连续两个超过生产型外资项目,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2)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对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票否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100个、投资金额近6亿美元; (3)按生态补链原则引进关联企业,构建工业共生网络,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半导体、光电一体化、精密机械和新材料等为核心的产品和产业链; (4)通过静脉产业链的构建,实现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产业集群化,积极推动区域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了投资额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日本瑞环化工、台湾美加金属、佳龙科技等高水平的资源回收公司,提高了废弃物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水平;(5)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用、工艺控制、厂房建设等不同层面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和节能降耗等循环经济试点,以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其中和舰科技等多家耗水量较大的企业实施了厂内中水回用,年节约用水达1000多万吨,目前园区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91.5%。全区共建成三星半导体、和舰、格兰富、清源华衍等循环经济重点示范企业100多家,友达光电等115家单位被评为市级绿色等级企业,占苏州全市的70%以上,建成省、市级环境友好企业8家。227家单位通过ISO14001认证,另有70多家单位正在实施ISO14001认证,认证单位数量在全国开发区继续保持领先;(6)利用园区优势,积极倡导绿色物流。在有效精简物流环节的同时,优化整合了车辆、场地,使物流周期比传统模式缩短了20%-50%,降低了运输能耗的20%以上,每年减少油耗约4000公升。

二是突出关键,狠抓环境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水平的提升。(1)完成了自来水厂二期、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日供水、污水处理能力分别达到45万吨和20万吨。正在建设第二污水厂,排放标准将率先按一级A标准控制。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区域(包括农村)污水管网100%全覆盖,并在已投用的39座污水泵站全部安装了10C在线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区域污水水质智能型远程监控;集中供热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目前使用集中供热的单位达到69家。全国最大的燃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供项目蓝天燃气热电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该项目建有中国首套9E燃机联合循环供热机组,以天然气为燃料,可为区域减排SO21403吨/年,烟尘等其它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仅为燃煤热电厂的56%左右,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综合能效比常规机组提高30%,年节约标准煤23.9万吨,采用闭式循环冷却技术,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年节水808万吨,率先利用污水处理厂提供的中水作为冷却补水,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年节水200万吨;(2)作为省内首家区域性中水回用项目,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一期工程全面建成,1万吨/天的中水供给蓝天热电公司作为冷却水补给水使用,周边其它企业也正着手准备利用。污水处理厂经过几年的试验,投资2000万元引进德国安德里茨污泥干化设施,目前经干化后的污泥送至金华盛纸业公司热电厂用于焚烧发电;(3)建成了沙湖生态公园、白塘生态植物园、方洲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和公共绿地,全区绿地覆盖率达45%。全面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金鸡湖水生生物和鱼苗放养分别达30多吨和600万尾,种植各类水生植物24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蓝藻产生,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并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造景”相结合的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4)率先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鼓励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共节约土地近20平方公里,目前中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7亿美元;(5)率先建设集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监控、污染源监控、环境基础设施监控、危险废物管理监控、放射源监控等为一体的环境综合监控系统,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投入使用。

三是突出内涵,狠抓生态理念的培育和绿色创建的深化。(1)大力开展绿色政府、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乡镇、绿色建筑系列创建活动,从2008年开始园区实施了生态行动优化计划;(2)及时总结、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做法和经验,成为园区展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窗口;(3)定期开展环保志愿者招募工作和以闲置物品交换为主题的“邻里互助广场”等活动;(4)积极开展生态国际合作,成为欧盟生态垃圾管理项目试点学校。目前,全区已建成省市级绿色社区31个、绿色学校32所;(5)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绿色建筑正在全区普及和推广,国内首家获得美国LEED绿色建筑金奖的高科技企业——缤特力通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已申报国家100个绿色建筑示范和100个低能耗示范“双百工程”。

明确园区创建目标提升综合建设上台阶

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是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前提。园区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圆满实现园区新十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园区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绿化景观建设,注重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先后投资300多亿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地减少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管委会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完成。强化绿色招商、产业链招商;规划、建设部门全力推进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筑;国土房产部门把节约用地、推广生态住宅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事业部门、教育部门、各乡镇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镇的创建工作。

全社会各层面共同参与是创建生态工业因区的关键。政府仅仅是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一个倡导者、引导者,辖区内企业、社区、学校才是真正的建设主体。通过表彰、奖励、现场借鉴等形式鼓励、帮助企业在内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循环经济工作;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引导企业之间物质形成循环流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精雕细琢做强生态园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示范区是苏州工业园区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为高效率推进创建工作,力争在国内开发区中率先通过考核验收,园区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政策引导力度。(1)设立相关引导基金。设立节能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引导资金,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节能改造、绿色建筑推广、中水回用、污染物减排、相关技术推广、机构能力建设、大众宣传及创建活动等;(2)制定和完善环保经济政策。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与阶梯水价,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全社会节能节水。制定合理的中水回用价格,激励更多企业选择中水。鼓励并推动区内大型企业参与环保责任险。推动绿色信贷,对银行提出企业信贷的环保要求,并为银行提供准确的企业环保信息;(3)回顾总结。抓紧编写完成《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和环保优先战略设计》,对以往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更好指导今后的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4)积极对上争取。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包括节能减排专项基金、环保专项基金、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及各类科技基金等。

全力推进,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和生态示范试点面。2008年建成省级以上环境友好企业5家,新增通过IS014001认证企业50家,新增循环经济试点单位30家。(1)循环经济方面。实现能源与资源的双节约,进一步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实现中水回用工程在园区得到全面实施;(2)生态产业方面。在全国率先成为实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新示范,带动全市乃至全省资源回收水平的提升,构建环保产业群;(3)生态社会构建方面。进一步更新、完善生态园区展示厅的展示内容,力求更全面、更准确、更形象地反映园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成为园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4)绿色建筑推广方面。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的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管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积极实施“1680”工程计划(1项绿色建筑发展专项基金、6大绿色建筑扶持政策、8大核心技术、10大绿色建筑亮点工程);(5)借鉴新加坡在生态环保城建设方面的最新技术与成功做法,把中新科技城全力打造成为中新环保城。在金湖湾花园成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与零排放的基础上,建成一批生活垃圾资源化与减量化试点小区。

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准。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1)切实提高环境监管效率和水平。全面启用环境管理综合信息监控系统(一期),及早开展二期工程建设,实现建成区空气、水体等环境要素和重点排污单位监控全覆盖;(2)继续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动第二污水厂建设、跨塘热电厂改造等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3)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和建设水平;(4)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切实加强太湖园区取水口水源水质保护,加快阳澄湖、独墅湖专项整治步伐;(5)完善生态工业园区信息体系。通过信息交流、培训以及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公众监督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

当前,园区的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创新创建模式,提高创建质量,以更有效、更扎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创建工作步伐,努力把园区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猜你喜欢

园区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