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环境文学:弘扬环境正义的绿色之思

2009-08-06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5期
关键词:生态学

龙 娟

摘要:环境正义主题贯穿美国环境文学发展的整个历程,是美国环境文学的主导情感和思想。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包括两个维度:人与自然之正义和以环境为中介的人际正义。美国环境文学家对环境正义的张扬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美国环境文学;环境正义;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5-0106-04

环境文学于19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它具有融合文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等多学科视角、思想、理论和方法于一体的总体特征。美国环境文学家通过环境文学这一独特文学样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富有诗意的想象和展现,其主旨在于弘扬环境正义。

一、美国环境文学的生成背景

每一种文艺思潮都有特定的生成背景。美国学者R·W.霍顿和H·W.爱德华兹强调,研究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理解它与特定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美国文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政治、神学和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因为美国作家“不可能不顾推动社会发展的动态力量来发掘文学之美。依据民主理想积极参与一个新国家的构建比任何传统的文学主题更能吸引他们”。美国环境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也曾明确指出,美国环境文学家是在一个“濒危的世界”里进行文学创作的:不合理的工业化过程逐渐使美国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环境危机,这是一件让人忧虑的事情,但恰恰构成了美国环境文学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或时代背景。显然,美国环境文学的崛起和发展也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但它是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大国。历史短暂的美国之所以能够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首先是因为它紧跟欧洲工业革命的步伐,并在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美国启动工业化的时间晚于英国,但是,通过引进英国的技术和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它走工业化道路的步伐特别迅速。“在过去的200年时间里,美国工业增长是依靠廉价的燃料、丰富的资源和表面看起来能够无限吸收废物的环境来推动的。”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的工业化水平就已经不落后于欧洲国家。日新月异的工业化带来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但它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引发了大量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具体地说,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以过分消耗、浪费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自然环境为根本特征的生产方式,而且形成了以高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生活方式。美国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最大恶果是把美国变成了世界上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多的国家,使美国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空前破坏。美国在不合理的工业化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全方位的,其复杂性也是难以想象的。工业化使美国很早就陷入了“环境危机”。

环境危机对于美国人来说既意味着“危险”、“灾难”,也意味着“机会”、“福音”。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它说明美国自然环境在不合理工业化进程中遭到了根本性破坏,以致曾经陶醉于工业化美梦的美国人不得不承受其经济行为的恶果;另一方面,它向美国人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并迫使当代美国人深刻反思其工业化道路及其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观念和态度,这必然会推动美国人对其自然观和道德价值观进行必要的变革。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美国断断续续爆发的环境保护运动就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从普遍陶醉于工业化的美梦,到吞食环境危机的苦果,再到环境保护运动的爆发和发展,这一历史轨迹映照了美国人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曲折变化。这种“曲折变化”必然会通过美国人的经济思想、法制观念、哲学理论、伦理理念、文学想象、审美情趣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对美国工业化进程及其所引发的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运动等问题进行最全面、最深刻反映的文学是美国环境文学。这种文学就环境危机及其深层根源等问题所进行的深刻反思对提升美国人的环境意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内茨利所言:“环境文学就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看待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在这些方面,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部分得归功于环境文学家的努力及其作品的影响。”一些美国环境文学家甚至身体力行,亲自参加或领导环境保护运动。从美国环境文学家缪尔等人推动美国政府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小规模组织行为,到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环境文学家卡逊引起的大规模“杀虫剂之争”和相关社会运动,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大规模游行活动,再到“山岭俱乐部”等环境组织开始深刻影响美国环境政策的制定和环境正义运动的爆发,美国环境文学家影响并推动了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形成于工业文明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美国人的环境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环境文学必然被深深地打上这一时代背景的烙印,这是我们研究美国环境文学不能不重视的一个客观事实。

二、环境正义:美国环境文学的思想灵魂

环境正义主题,是美国环境文学的思想体系的支柱,在美国环境文学的思想领域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核心作用。那么,什么是“环境正义”呢?“环境正义”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及与环境有关的人际关系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正义原则、正义意识或正义观,它追求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的公平对等。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思想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人与自然之正义和以环境为中介的人际正义。环境正义之所以是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思想,其原由有二:

首先,“环境正义”是贯穿美国环境文学发展历程的思想主线。美国环境文学自崛起之日起就以弘扬环境正义思想为鹄的。不过,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文学家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兴起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环境文学家表现的环境正义主题主要是人与自然之正义;繁荣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美国环境文学家表现的环境正义主题才体现了人与自然之正义和以环境为中介的人际正义的有机统一。

兴起阶段的美国环境文学家洞察到了美国自然环境因为遭到日益严重的人为破坏而不断恶化的事实,同时深刻认识到了自然环境对于美国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他们试图用各种方式改变美国人的自然观,并致力于推动他们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思想观念。他们大都试图通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和表露其深切感受的艺术方式告诉美国人,自然界是人类必须依赖、也可以依赖的家园,因此,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无异于破坏其家园的行为。他们似乎普遍持有这样一种信念:只要创造机会,让美国人深入了解自然、认识自然,那么,改变其破坏自然的观念和态度是可能的,要求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做法也是切

实可行的。可见,早期的美国环境文学家往往倾向于仅仅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来表现环境正义主题,其核心内容是人应该如何公正地对待自然的问题。进入繁荣阶段之后,美国环境文学家往往更多地把精力集中于揭露种族歧视、贫困等社会问题和美国白人破坏环境的行为可怕地搅在一起的事实及其严重危害性。美国环境文学家康芒纳就曾经明确指出:“为了解决环境危机,我们将至少需要摒弃贫困、种族歧视和战争的奢侈”。康芒纳的立场很鲜明: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康芒纳的观点与利奥·马克思等生态社会学家对环境正义的认识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要想找出解决我们当今环境危机的有效措施来,我们必须把环境危机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来考察”。换句话说,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观念往往是人类对待自我的态度和观念向外部世界延伸的结果,它直接折射出人类内部关系构成的复杂性。

其次,伸张环境正义是美国环境文学的主导情感和思想。歌咏自然之美、揭露环境危机、倡导环境保护、伸张环境正义等都是美国环境文学的主要思想内容,但是美国环境文学家对自然之美的歌咏、对环境危机的揭露、对环境保护的倡导都是围绕伸张环境正义这一主导情感和思想展开的。也就是说,美国环境文学家歌咏自然之美、揭露环境危机和倡导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伸张环境正义: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歌咏和赞美是为了凸显自然的价值和尊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之正义;他们揭露环境危机,是为了暴露人类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可怕后果,从而揭示张扬环境正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倡导环境保护:是为了推动人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保护自然即保护自己”的生态理念,从而突出张扬环境正义思想对于自然和人类本身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对于美国环境文学家来说,伸张环境正义既是拯救自然的根本手段,也是拯救人类的根本途径。没有环境正义,自然之美将不复存在,环境危机不可能被消除,人类的环境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倡导环境保护也会变成一句空话。例如,美国环境文学家凯蒂·李试图在《我所有的河流一去不复返》中阐明上述理念。在凯蒂·李的记忆中,美国的格兰大峡谷曾经是一个美丽如画的自然风景区,那里的美丽风景让她叹为观止;然而,十年之后,当她重返那个曾经让她如痴如醉的大峡谷时,她发现大峡谷中修建了水坝,峡谷的美丽生态环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在凯蒂·李看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政府不顾民意的反对在格兰大峡谷修建水坝是一种环境非正义行为:其一,水坝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峡谷的生态环境,破坏了自然环境;其二,许多美国人希望大峡谷保持它的原始状态,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公共环境权益,但这种“权益”遭到了美国政府和政客的侵害:“就是到了1975年,许多美国民众还不知道那些水坝有何用途”。凯蒂·李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和政客置美国人的公共环境利益于不顾,那么这不仅意味着美国自然环境要遭到致命破坏,自然之美会消失殆尽,而且意味着环境保护将变成一种骗局,民众的公共环境利益要遭到非法侵害。

三、美国环境文学中环境正义主题的内涵

美国环境文学中环境正义思想的具体内涵首先是指人与自然之正义。它要求人类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热爱、尊重和保护自然。

在美国环境文学家看来,要实现人与自然之正义,人们首先要弘扬自然的价值和尊严。美国环境文学家认为,能否正确认识和肯定自然的价值是人类能否尊重自然的前提。按照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的观点,自然存在物具有“多种多样的价值”,但人们往往只倾向于看重自然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反拨,美国环境文学家所极力张扬的是自然的内在价值。他们反对人们仅仅用实用的眼光看待自然。例如,在美国环境文学家约翰·缪尔看来,人们之所以认为响尾蛇是一种没有用处的动物,是因为他们总是倾向于用纯功利的态度对待自然,对自然的内在价值妄加否定。他说:“它们(指响尾蛇,引者注)的一切,无论是头还是尾,都对它们自身有益”。也就是说,响尾蛇具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对它们自身有益”;不管对人有没有益处,它们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立存在。由于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有价值,自然拥有自己的尊严。在美国环境文学家的笔下,自然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卡逊呼吁人们重视自然的价值和尊严:“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在卡逊的眼里,如果人类仅仅竭尽全力地追求开发利用自然的权利,而不顾自然的价值和尊严,那么自然会以“反压力”应对人类的“压力”,即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报复。

其次,美国环境文学家呼吁人类突破经济主义的羁绊。由于人们只是片面强调自然的经济价值,其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导致人类疯狂掠夺自然和破坏自然,所以经济主义价值观成为美国环境文学家批判的靶子。美国环境文学家之所以要呼吁人类突破经济主义的羁绊,是因为它是人与自然之关系恶化的深层根源2:--,它的延续不利于美国人、乃至当代人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必要的正义秩序。例如,康芒纳在描写美国伊利湖所遭受的人为破坏时就表达了这种观点。他指出,伊利湖曾经为美国6个大城市、1300万人口和当地的工农业、渔业发展提供了难以数计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当地居民唯利是图,“伊利湖的生态平衡已经被打翻了,如果还不能说这个湖已经死了的话,它也肯定毫无疑问地正在蒙受着致命的灾难”,因此,“伊利湖是对我们为了创造这个国家的财富而加害于我们的自然资源所导致的损害的标尺”。对于康芒纳这样的美国环境文学家来说,突破经济主义价值观是建立人与自然之正义的一个重要标志。

再次,美国环境文学家要求人们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樊篱。在美国环境文学家看来,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深层根源。在当代美国生态诗人约瑟夫·布鲁夏克的诗歌中,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受到了质疑和批判:“如果我们假定/我们是中心,/鼹鼠、翠鸟、/鳗鱼和小狼/在恩宠的边缘,/那么我们环行时,/如同一个个死月/围绕一轮冰冷的太阳!”在上述诗歌中,诗人用“冰冷的太阳”这个意象喻指人类,用“死月”喻指非人的自然存在物,将人类按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描述成一种唯我独尊、麻木不仁的方式。其寓意是:人类与非人的自然存在物之间本来是一种休戚相关、同生共荣的关系,但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人类根本不能与非人的自然存在物和谐相处,这不仅使大自然失去了应有的美和活力,而且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冰冷的太阳”和“死月”之间的关系。这首诗歌通过展现处于“边缘”地位的非人类自然存在物的处境,集中反映了诗人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追求环境正义的鲜明立场。与布鲁夏克一样,卡逊也认为“‘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

大的想象产物”。美国环境文学家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一书中更是“驱逐”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呼吁创建“土地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相互依赖,每个成员都有资格占据阳光下的一个位置”。美国环境文学家质疑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就是要美国人和整个人类改正算计、破坏和掠夺自然的错误观念,从而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除了张扬人与自然之正义,美国环境文学家在张扬环境正义主题的时候还特别关注以环境为中介的人际正义。在美国环境文学家看来,人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或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因此,他们结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存在不仅说明人们的命运休戚相关,更重要的是它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共同体意识,避免以自我为中心谋求放任自流的发展。也就是说,不论种族、阶级和性别等差异,所有的人在享受环境权利的同时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保护环境的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环境非正义现象滋生蔓延,环境危机愈演愈烈,最终使得人类无处栖身。美国环境文学家反对人们以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相互侵害环境利益,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环境文学家眼中的“人们”不仅包括当代人,还包括后代人(子孙后代)。卡逊曾经在《寂静的春天》中指出,停止用化学药品污染环境是一件可以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在分析化学药品的危害性时,她更进一步说:“从大自然的尺度来看,去适应这些化学物质是需要漫长时间的;它不仅需要一个人的终生,而且需要许多代”。显然在卡逊看来,化学药品的使用不仅危害当代人的自然环境和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后代人的自然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害,因此它违背了环境正义的基本要求。

四、美国环境文学张扬环境正义的价值导向作用

美国环境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依尔曾指出:“环境危机也涉及到想象的危机。要想真正消除环境危机,人们在想象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方面必须找到更好的方法。”在布伊尔看来,环境问题能否解决还有赖于人们在想象和对待自然环境的方式上能否有根本性的转变。而人们能否转变观念,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作家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环境文学作品去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因为“心动”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可以说,美国环境文学家对环境正义的诉求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想象”的结晶,表征了他们对解决环境危机的整体态度,代表了真正关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明智之士的心声,契合了当代人类的时代需要。美国环境文学弘扬环境正义主题思想有着切实的现实价值。

美国环境文学对环境正义主题的张扬是以暴露美国严重存在的环境非正义现象为前提和基础的,这对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解决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对世界各国反思美国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康芒纳就曾经说过:“环境危机的解决必然是全球规模的,在这同时,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它的成功与否上,美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无论如何,美国都控制着,并且挥霍地消费着世界资源的非常大的部分。……如果为了幸免于环境危机,美国就必须树立一个在生态上完善的、节约型的生产经济学。否则,按这个国家现在所消费的这些资源的巨大占用比例,就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可用性发生冲突。”

美国环境文学对环境正义思想的张扬反映了美国民众追求环境正义的心声,体现了为环境危机所困扰的美国社会民众的观念变化,这对于当代人类道德生活也有一定的昭示作用。美国环境文学家约瑟夫·克鲁奇曾经专门谈到过美国环境文学在推动美国民众转变道德观念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虽然人们目前对待人和其他动物的态度还存在很大的模糊性,而且个人的情感和行为还存在巨大差异性,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正变得越来越人道——这在社会的法律和习惯中得到了体现。也就是说,向动物施暴在今天变成了一种犯罪。……是什么导致我们的法律和公众态度发生了变化?我认为,它不是神学宣扬的教义导致的,甚至不是任何一种教条或理论导致的,而是由一种强化的想象力、同情心和情感导致的——它们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受到文学、哲学和其他艺术鼓励的结果。”克鲁奇所说的“文学”就是在当今美国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境文学。

美国环境文学以张扬环境正义思想为其价值目标,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盏精神明灯。美国环境文学张扬的环境正义主题,建立在“美”的艺术价值、“真”的科学价值和“善”的道德价值基础之上。在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危机严重威胁整个世界的今天,在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利益矛盾有增无减的当今世界,环境文学无疑是人类拯救地球和拯救自我的一剂良药,因为其中所包含的环境正义思想代表了真正关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明智之士的心声,代表了当代人类追求美好世界的普遍愿望。

(责任编校:谭容培)

猜你喜欢

生态学
生态学语境中的“中国梦”及其当代意义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