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2009-07-30郑爱琴

甘肃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预习提问语文教学

郑爱琴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预习;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B)—0040—01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疑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呢?

一、以问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但学生的预习效果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根源在于我们学生进行预习时所提的要求往往比较笼统,且缺乏必要的指导。针对这一问题,可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同时,由易到难的系列化问题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预习提纲,学生还可据此来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从而真正收到预习的实效。

二、以矛盾性问题激活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矛盾性问题激活教学是巧妙利用有思维探讨价值的问题激活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实施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者意料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教者备课时忽略的,有的是在教学深化过程中产生的。教者应凭借对教材的透彻了解和对教学活动的熟练驾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适时利用,以推动教学向深度广度演进。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不以“才”字为线索,而偏以“死”字为轴心展开讨论,扩大了讨论空间和训练容量。当探讨逐渐趋于“身死因才误”的结论时,一名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个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他说,曹操一向爱才重才,为了留住关羽不惜一个个大将被杀;徐庶有才,进曹营后虽一言不发也来遭杀戮……由于曹操广泛罗致人才,使得曹营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说曹操是因为忌恨杨修有才而将其杀害是说不通的。这个质疑持之有据,言之成理,把讨论推向一个新的矛盾漩涡:曹操到底忌才还是爱才?如果爱才,那么爱刁的曹操为什么杀死有才的杨修?杨修身死是因为有才吗?经过教师如此一番点拨,课堂讨论异常活跃,不但使作为教学重点的人物性格分析水到渠成,而且事实上等于完成了作为训练重点的故事复述,效果很好。

三、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互问互答,不仅消除了学生与教师对话时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顾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提问氛围,还能使学生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有些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联系生活萌生问题的基本方法。一是换位发问。在《养花》一文中,当读到老舍先生拖着病体两次搬运花草,累得“腰酸腿痛,热汗直流”时,换位想一想,如果我是老舍先生会不会觉得这“多有意思”呢?二是对位发问。在《落花生》一文中,当读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句时,对位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呢?三是错位发问。在《丰碑》一文中,军需处长是管棉衣发放的,可他却穿着“单薄破旧”的外衣,冻死在风雪中,这是为什么呢?……除此之外,还应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提问,老师作答,这样一来,学生提问的劲头会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具有创造性。长此以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目的。

猜你喜欢

预习提问语文教学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