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云寻“教法”倚石听流泉

2009-07-30

甘肃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法教学评价学习方法

王 琳

关键词《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B)—0038—02

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使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同时还要积累优美的词句。

这篇课文讲述了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的天山。盛夏,戈壁滩上虽然酷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绘天山深处的美景: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这篇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天山之美,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4,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同句。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合适的教法(说教学方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选择了“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读议结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习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的。

1要求学生课外预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独立完成。

2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此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理解词义的能力。如,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经验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以及对精彩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了四种形式的朗读,即初读、赏读、品读、细读。通过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合理利用教学媒体(说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针对文本的特点,我只选用了天山景物的视频让学生真正去领略、去体会天山景物之美。

五、表扬激励,获得成功的体验(说教学评价)

在评价方面,我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优化教学结构,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引入课题

我用自己的激情和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引出课题,激励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用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带领学生走进天山,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了兴趣与猜想。)

第二个环节是:朗读,领略天山的美景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天山之美。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然后让他们观看有关天山景物的视频,看完后回答: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最深、最美的印象?

第二步:品读课文,继续欣赏天山之美。分段朗读,要求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

第三步:赏读课文,再次体验天山之美。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想一想: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写出了天山之美?

第四步:细读课文,品味天山之美。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找一找描写雪峰、雪水、溪流的句子。然后反复朗读,从中感受景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置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欣赏天山的美景,让学生从整篇文章人手,逐步到段、到词、到句,由整体到局部仔细品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与速度,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与读书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是: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第一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卡的内容。

第二步:指导学生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描写原始森林的词句,从中体会景物的美丽与词句的美妙,感悟作者的情感。

(2)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野花的?野花有哪些特点?

第三步:配乐齐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受美丽的景物、美妙的文字。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等学生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后,让他们派代表面向全体学生或站在讲台上汇报讨论的结果。之后,我对学生的发言肯定和认可,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充满自信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第四个环节是:积累、内化知识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

(之所以设计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明白: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

第一步是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如,(

)的日影、(

)的云霞等。

第二步用“像……像……像……”练习说话。

第三步是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比喻、排比、反问、想像)和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写一处景物,要求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让学生用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观察力完成自己的作文。这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感受到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水生机

再往里走树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

花繁华

(这样设计,层次感很强,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内容一目了然,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课文叙述的顺序、主要描写的景物以及它的特点,不仅起到了用简短、精练的文字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还达到了引领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法教学评价学习方法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