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勿使虚套 但求真思

2009-07-30马进乾

甘肃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体会中小学作文教学

马进乾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59-01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不少专家认为,写作方法是很重要的,因此,便有了这样或那样的所谓“写法指导”和“写作指南”。个人认为,这对中小学作文教学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伤害。理由有三:

一、作文,其最根源的意义不在于文笔之流华,而在于思想之真灼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认为,写作首先应该是写作者认为“必须得写点什么了”,然后,写作才开始变得有意义。也就是说,在写作者还未出场——比如,某位同学还没做好写点什么的打算——之时,写作基本是不存在的。通过具体的写作课实践。我大致同意了萨特的这些观点。

我们当前的作文课教学得遵守一条起码的规律,即:先得让孩子们保持一种时刻想“写点什么”的冲动,这是很重要的。这种“写点什么”的冲动,其实就是兴趣。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开始简单化:你只需要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并时常对真观察自己就够了。华美而流畅的语言只是一件外套,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时常这样告诉我的学生。我让他们主要在思想上下工夫,至于语言修辞方面的训练,则交给他们自己。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担心过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但经过大半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我所教的孩子们是有用的。曾有一个自认为不会写作文、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作文的小学生,有一天让我确信了这一点——那是一个早晨,阳光很好,有两只燕子在教室上空飞来飞去。我们正在游戏,几个人把我单了起来,当时我很害怕,但也很兴奋。我想让他们举得更高点,我想看看,屋檐下是不是有个鸟窝……——这是他在一次日记中写到的,是一个片段,但我相信,这个片段已经具备了诗歌的品质。

二、写作是创造,而非复制

现行学生类图书中,介绍写作技巧之作是很泛滥的。大家的初衷肯定是善意的,因为写作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是如此重要,贯穿了我们的一生。但退一步思考,则不得不为这种急于求成的想法有点担心。

我们平时进行大量的阅读,其根本意义不在于让我们学习里面的什么东西,比如经验之类的,而在于使我们突然明白,关于这位作者的此次写作,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所能做的是,要么越过作品,看看再有什么值得发展的,要么绕道而过。如果有第三条道路的话,那就是把这部作品重复一遍。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坚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要去刻意地模仿别人。我时常警告他们,那些我们所能读到的文章或句子,就是我们这样一些再普通不过的人写的。我的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除非你对这世界一无所知,否则,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咀嚼别人已经嚼烂的馒头,虽然还是粮食,但令人恶心。

三、写作是没有方法的,如果有,这方法可能只有一条,那就是你必须得认真去写

在课堂上,我从来不给孩子们讲那些所谓的“写作方法”,我认为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只要他们用心,就能写出出类拔萃的好文章来。事实也是如此,没有了写作方法的打扰,他们的作文本上慢慢出现了奇迹。这种转变越来越让我惊讶,因为,那些小家伙们已经开始用思辩性的语言来表述自己了——“我开始关心自己做的那些梦,我想知道它们与我的未来和经历有什么关系,也想知道,这些梦为什么会在我醒来时候突然消失……”“妈妈的身体让我担心,我怕她累出病来,但我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在没人知道的地方,为我的妈妈祝福几句……”“阳光穿过窗玻璃的时候,我基本什么都没做,我想观察,但教室里人太多了,老师也在,我的观察被打扰了……”——虽然只是一些片段。但我们依然能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捕捉到其思想的痕迹。

总之,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条条框框太多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对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果在培养“写作才能”的时候砍掉了孩子们的“妙手”,其罪可谓大矣。

猜你喜欢

体会中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