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2009-07-30李晓东

甘肃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观念素质教育评价

李晓东

[关键词]素质教育;管理;评价;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12-01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确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创新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步履维艰,收效甚微。许多学校依然唱着素质教育的高调,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要把素质教育尽快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管理观念和评价观念的转变。

一、管理观念的转变

受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现在许多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人员依然认为,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于是学校便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并逐级量化考核,由学校到年级,由年级到班级,由班级到小组的管理细则也相应而生。大到学生的学习,小到学生的吃饭、睡觉都有一系列清规戒律,学生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许做,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循规蹈矩,俯首帖耳。这种严管态势在许多学校大行其道,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封闭式管理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便是明证。不能否认,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少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集中精力学习,但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吗?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在于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强求整齐划一,应该正视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那种用同一标准进行的严格管理只会培养学生的奴性,而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根植于个性发展的土壤里,个性发展的土壤肥沃,创新精神才能发展。因此,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老师应当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解除“捆绑学生的绳索”,给他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1摆正管理者的位置。不要板起面孔当“警察”或“监工”,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引导学生发展特长,鼓励学生表现自我,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发展健康体魄、彰显个性思维的机会。

2不能封闭学生的视听,不要限制学生的脚步。学校是社会人才成长和储备的场所,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所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是必要的。让学生了解社会阳光灿烂的一面,也了解社会黑暗腐败的一面,让学生接受这种事实和现象,并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其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能力。

3不要刻意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实践证明,发展过程中没有缺点、没有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所以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才能从思想上宽容学生。

二、评价观念的转变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升学竞争异常激烈,因而升学率几乎成了社会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不少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率作为硬指标,有的把升学率以任务的形式下达到学校,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都要公布各校学生的上线率、优秀率、升学率、平均分等,并对学校和任课老师进行评比,并以此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评优选先的依据,于是这些枯燥的数字便成了学校和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学校陷入了以升学为目标、以分数为中心的泥潭,众多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更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在疲于奔命,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不考就不教。出现了学校園着考试动向转、教师围着考试纲要转、学生围着作业练习转、家长围着学生成绩转的怪圈。因为只有学生考了高分才能说明教师有能力,学校有实力。至于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否适应,是不是“高分低能”,就成学生自己的事了。这种现象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所学知识片面、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舆论宣传,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改变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劳动成果的做法,重新思考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尽快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走出来,走上素质教育的光明大道。

猜你喜欢

观念素质教育评价
维生素的新观念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