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009-07-30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思想素质人文精神人文

李 娟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着手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二是指导课外阅读:三是抓好写作训练。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人文精神思想素质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由于受过去“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冷漠无知的情绪表现:当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奋不顾身救秧苗时,学生无动于衷;当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有人在窃窃私笑;当讲《愚公移山》时,学生显得不耐烦,认为愚公思想“老化”。实在是“愚”……这些情绪表现说明当今学生人文情感的缺失,实在令人担忧。可见,在教学中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十分迫切。

什么是“人文性”?关于“人文性”,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内容很丰富,它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内容主要包括:对生命的珍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然宇宙的关怀;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珍视等。语文界名师于漪老师也曾用“人文”解释语文:语文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科学,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的人文性功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人文教育的力量是神奇的。比如在公园的草坪上,小姑娘阿倩跑到老远的地方把吃完的冰激凌包装纸扔进果皮箱里。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你看这草坪多漂亮呀,要是扔在这里,草坪就不美了。孩子的思想境界多高。这种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行为就是美育的结果,是人文教育的结果。由此可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多么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现行语文教材就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教师应充分利用。

首先,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人文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课文中涉及亲情的文章,就注重引导学生去充分感受人间亲情的可贵,让他们学会感恩。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我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和体会作者笔下的父子深情,除了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质朴的语言美以外,还启发学生对儿子看到或想到父亲背影时的感受和心情进行揣摩、联想和描述。让学生听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目的是为学习课文创设深沉抒情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父亲对儿子说了哪些话?分别有什么含义?表达了父亲什么感情?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围绕“背影”这一叙事线索很快把握住了文中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切、爱护为中心所描写的父亲说的五句话的含义。接着又启发他们:文中作者写到几次“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徐州见父——难过之泪,望父买橘——感激之泪,父子离别——怅惘之泪,北京思父——辛酸之泪。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我要求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理位置互换,以第一人称方式。融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反复默读、体会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场面描写和动作描写,借助联想、想象填补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结果,学生情趣十分高涨,思维也活跃起来。父爱的伟大、父子间的真挚深情被学生赋予更感人的力量,更深长的回味。学生就是这样,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亲情可贵的教育,享受审美乐趣。像这样充满人文精神的课文比比皆是。诸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苏州园林》、《樵夫,别砍那棵树》等,分别是爱国情感教育、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还有充满真知灼见、感人肺腑的古诗、词、文,尤其是名言警句。欧阳修的“醉能同其乐”的爱民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觉修养等,对我们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有着无穷启迪。学生每天在这样璀璨的文化海洋中遨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提高人文素养才怪。

其次,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利用教材中的“说家乡”、“推选奥运会吉祥物”、“交流对联”等话题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国家大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活动的话题。例如,我针对有的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这一情况,就特别搞了一个以“时间”为话题的口语活动,让学生说出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或用形象的比喻说说“时间”。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不但说出“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等惜时名言,还说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佳句:1,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出奋斗者成果的重量。2,时间就像一条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增强了时间观念,促进了学习。

再次,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对教师有偏见和误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教师的苦与乐、追求与期盼,在教师节来l临之际,我以“献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为题。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作一次调查活动,了解本校中年教师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全班学生积极行动,踊跃参与。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在班上交流调查结果与感想,展示调查成果。这个活动。增进了学生对教师的了解与理解,使他们更加懂得了应怎样尊重教师、感激教师。

总之,教材的人文资源极其丰富,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第一大粮仓。

二、指导课外阅读,增强人文观念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有广泛的课外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选择、有目的地阅读有益身心发展的好书和名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外国名著都是中学生首选读物。对于名篇,教师则应向学生推荐与教材配套的类文,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这样,学生既学得语文知识,培养能力,又提升人生境界。如《坦然看生活》、《学会谅解》等名篇美文,充溢着浓厚的人文因素,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还从中获得生活真谛,懂得做人的道理。此外,《语文月刊》、《读者》、《散文》等报刊杂志,学校和班级里的黑板报、墙报等也是学习语文的阵地。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思想素质。我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每天读一篇千字左右的美文,给予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做好“阅读卡”,把妙词佳旬、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启发学生沉浸文本中去,与文

本对话,设身处地去感受、去品味作品的意境,让作品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乐趣。在不断感动中形成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

三、通过写作训练。完善自我人格

写作教学活动是学生的言语化过程,也就是人性化过程。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可以得到多种情感体验。丰富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写日记、周记、作文都是写作实践。周记便于中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周记,并重视写前指导与写后点评。常以话题形式启发学生练笔。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文体不限。譬如,学生喜欢上网,我就以“上网”为话题让学生发表看法,各抒己见,使学生提高认识,正确对待上网。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天然的话题材料;学校和班级里发生的感人事迹、社会上的新闻和一首动人的歌曲都可能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写作话题。这样的写作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评点周记很重要,能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某些不良情绪,纠正思想偏差,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评点方法应根据学生实际来定。长期坚持写周记,既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打好了基础,又陶冶了情操。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在作文教学中,每次作文之前,我都是先让学生针对题目或话题材料认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如应从哪些角度去立意、可选取哪些材料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比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以“责任”为话题写课内作文,60分钟内完成。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我启发他们回忆以前读过的有关责任的文章。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说说现在社会上不同角色的人们各自的责任是什么,接着让他们思考:自己应有的责任是什么?为了责任应怎样做?最后才让学生动笔作文。学生经过启发,在几十分钟里就写出了充满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佳句:1,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为人做事要负起责任,社会才会和谐,生活才会美好。2,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3,对自己负责,就应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对他人负责,就要关爱他们,为他们履行应尽的责任;对社会负责,就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就是这样,不断寻找机会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去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他们的思想更健康、品质更高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思想素质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人文社科
如何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思想素质培养的途径